安定城楼
唐 ·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四个典故是
1、贾谊是汉代洛阳人,少有才学,汉文帝对他十分器重,为朝臣所忌。他在做梁王太傅时,曾上书议论时政,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的话。但后来由于仕途的不得意,他的意见并未为朝廷所重视,所以这里说“虚垂涕”。
2、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长安大乱,往荆州依附刘表多年,颇不得志,曾于春日登城楼,有感于远游不遇,作《登楼赋》以抒怀。这两句对仗工整,言简而意深。 五、六句说自己常想作一番回旋天地的大功业,到年老发白之后就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3、“扁舟”乃是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辞爵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与我一同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注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与我一同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扩展资料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与我一同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扩展资料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与我一同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注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安定城楼,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自古以来便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绪与情感。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安定城楼》便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安定城楼的壮丽景色,更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与志向。
首先,诗中的景物描写堪称一绝。诗人通过对城楼、晚晴、千峰、平野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宏大而壮丽的画面。这些景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光影的变化,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然而,李商隐并非仅仅满足于对景物的描绘。他更善于通过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他独自登上城楼,眺望远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这种情感并非无病***,而是源于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此外,诗人还借助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人生追求。他借用了贾谊和王粲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他也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展现了一个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安定城楼》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智慧,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我们也不禁为诗人的才情与抱负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