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泪即是为花也是为己,或许是花的残败触动了女子的心事,或许是女子自感身世怜花垂泪。“不语”则表现女主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问题:“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为何欧阳修《蝶恋花》这两句最为词评家赞赏?
一定有个比较才有最受赞赏的评价,这两句就不和别人比了,就比一比这首词里的其他句子。先看看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
虽然题主认为后面两句最受赞许,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李清照却喜欢第一句:
李清照特意在自己的作品中借用了这句话。
还有这首《临江仙》
明末清初文学家毛先舒在《古今词论》中赞扬了这两句:
毛先舒认为两句之内有多重意思,泪眼+问花+花不语,这是三层意思,乱红+飞过秋千去,又加了两重意思。
可以看出6重诗意, 主人公有感于风雨春暮而流泪,问花是问什么呢?不知道,作者也没有写出答案。只是说了花不语,花并没有回答。诗人用一个“乱”字形容风雨中的花,纷乱的花儿被风吹过了秋千。
诗人写落花,不说花被风吹走,而是花主动飞走,仿佛是一个掌握了自己命运的花一样,这两句都是拟人的手法。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开篇连叠三个深字,起手便已吸睛。李清照也曾表示非常酷爱,多次借用这首句,做临江仙数阙。
这是一首闺怨词。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写出了庭院的幽深。前半阙充分写出了旧时妇女的闺闭,无奈,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下半阙情境结合,可谓完美之作。惜春,叹春,无力挽春。已是三月暮春时候,恰逢黄昏,落花飞过秋千。问怎样才能留住春呢?这里的春字可有多种理解,也是全篇最妙之处。光阴似水,风雨无情。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相守。花儿落了,春天离开了。又是一轮春归去,同时带走的也是那如花似玉的娇颜,还有那曾经巫山云雨的缠绵。怎能不叫人惋惜感叹。
下半阙用词之讲究,言情之深厚,情境结合之完美,让人陶醉。可谓千古妙笔。而尾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全词的关键所在。惜,怨,无奈。皆在其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泪眼问花花不语。又表现出了那其中的无奈中的无奈。除了问花我还能问谁呢?庭院深深深,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也就只有这花儿,不知道对它诉说了多少的闺语怨言。而它也只能听着,又能跟我说点什么呢?无奈,无奈。如今春去,就连这花儿也要离去了。怎能不叫人惋惜感叹。
全词皆妙,首尾出神。不亏为千古名篇。花间词之典范。充分写出了古代妇女的闺闭,幽怨,惜花,叹春。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还有那种种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