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咏史左思其二"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篇古文,是《风俗通义》中的一篇,讲述了历史上的故事,属于鸟兽赋的一种。
2.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左思是晋代文人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以其博学多才、才华横溢的文学风格,为后世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3. 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咏史左思其二"这篇古文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借助生动的鸟兽形象描绘历史***,具有很好的阅读价值。
不充足。
因为咏史左思其二是一篇古文,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汉语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
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就很难读懂这篇文章。
此外,阅读古文还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
因此,如果时间不充足,就很难读懂咏史左思其二这篇文章。
"咏史左思其二"是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中的一篇文章,即《咏史》第二篇。
该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历史的重要性以及较好的历史叙事形式。
从文学角度而言,该篇文章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想的代表之一。
《咏史·左思其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叙述了唐朝名将李靖的儿子李渊如何于唐高祖李淵的支持下,成功推翻隋朝的统治,建立唐朝的历史故事。以下是《咏史·左思其二》的阅读答案:
1.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诗歌主要叙述了唐朝名将李靖的儿子李渊如何推翻隋朝的统治,建立唐朝的历史故事。
2.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诗歌的主题是赞扬李渊建立唐朝的功绩,表达对唐朝的赞美之情。
咏史
左思〔魏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
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此后文人也都有咏史之作,曹魏时王粲、阮璃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但班固以来的咏史诗,大抵是“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一诗咏一事,在史事的客观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影响,又有一定创新。
具体说来,左思的咏史诗多自抒胸臆,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抒怀的新的创作道路,成为后人效仿的范例,这是左思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献,陈祚明曾评价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又如“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最能表现左思气概。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日:“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日“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日“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日“精切”;他的诗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日“得讽谕之致”。总之,左思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被称之为“左思风力”,有再现建安风骨的意思。
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来看,可以说“隐括本传”者为正体,“自抒胸臆”者为“变体”,然而左思之“变体”,成就则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