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记梦教学反思,江城子记梦教学反思简短

tamoadmin 诗词欣赏 2024-10-16 2 0

有哪些诗词初读不知其真意,读懂已是社会人?

我们中的许多人,在幼年时就开始接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不少名篇都能倒背如流,但那个年龄只能读懂诗词表面的热闹,其深意真正渗入骨髓让你感慨万千时,早已是“社会人”!

下面三首耳熟能详的诗歌,看似言浅易懂,实则意味深远,但“黄发垂髫”时,又有几人能解其中味?

清代学者刘熙载认为,诗应该以形象写精神,“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精神亦无寓矣。”

江城子记梦教学反思,江城子记梦教学反思简短

李白的《静夜思》,借明月和霜之意象,寄托思乡之“精神”,字面浅显,孩童理解亦无障碍。但何为故乡,为何要思故乡,恐怕必须得有亲身体验才能入心入骨。

远在异乡的人,不得意时,会想到故乡的父老、故乡的一草一木,心心念念多是故乡的好;得意时,更会想到故乡的人和物,一心一意想着与他们(它们)分享快乐。

人的情绪处在波峰和谷底时,思绪都会不自觉的朝着自己的生命之源靠近,所思所想溯源拥抱那些过往的温暖,以期心灵的慰藉或松弛。

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能够体会得到这些割舍不下的牵牵绊绊!

把格局拘囿于个人情感的诗人,永远成不了有家国情怀的大诗人。陆游是大诗人!

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轻的我读这首词很喜欢,只觉得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憨态可掬,但不明白愁还是有味道的。

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时候学过白居易的一首《买花》,最后一句是“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当你的闺蜜向你炫耀她十万块一个的包包时,你也许会想起它来。***如你随波逐流也买上这么一个,说不定还会想起诗中的另外一句“家家习为俗,***迷不悟”。

学生时代初学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时候,只是觉得他是个隐者,背下来备考以后就尘封了起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工作生活压力山大,好想找处净土听听自己的心声,远离尘世的喧嚣,把“车拥堵、人拥利、房拥抢、名拥争”的现实世界扔到瓜哇国里去。多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读这首诗,那一刻突然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惊喜,踏破铁鞋无觅处,竟然转入此山中!原来身边的世界里完全可以来修行,拥堵的、污染的、平凡的甚至无序的日子里,学区房里、工作堆中,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只要你“心里远之”,就会“地自偏”!我如获至宝,反复玩味期间,不亚于贾宝玉看庄子《秋水》的痴迷。没想到从识道到悟道,竟是经年已去!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亦同感。我与这首诗的重逢,是今生的缘分,无论走过多少春夏秋冬,它都在一直前方等我,我永远在寻找它的路上。这也是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最好诠释。

精彩在路上f 精彩回答,欢迎***纳!

初读不知其中味,读懂已是不惑年……

谢谢你的提问,给了我发言的机会,下面给你呈现几首诗词,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1、《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年少时,好友遍天下,岁月流逝,身边人却越来越少,想喝点小酒,都找不到合适的人……

2、《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还有谁记得《人民文学》吗?如何看这本延续了半个世纪的纯文刊?

在五十年代未到六十年代初,人民文学这本月刊在文学青年中影响极大,五十年代未我正在上初中,作为喜爱文学的我首选课外杂誌就是人民文学和***文艺这两本杂誌,每当月初就盼望这两本月刊的到来,当时家里不象现在经济条件不允许订阅报杂誌,只好利用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到县图书馆或工人俱乐部去看书看报,尤其是人民文学或***文艺有***连载,有好的***就会看得入迷,甚至会痴迷到连图书馆管理员要下班关门了都舍不得走,到下个周未晚上,早早吃过晚饭后赶快赶到图书馆去看上次未有看完的***。在十五六岁时初中阶段正是还未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由于受那时刊登在杂志那些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的熏陶,从而从那时起对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去看书的时间多了与图书馆的管理员成为了忘年交的朋友,直到退休后,见到她后仍没有忘记当年为了去看书编造许多谎言的搪塞她不攻自破的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