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望江梅》以“闲梦远”而起的有同调词两首。皆词约而义丰、景美却心愁。
其一: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本词也是李煜亡国后被囚禁于宋时所作,借梦回故国之春寄托了自己心念故土的怅惘,春色犹佳,而心境犹痛。先看上阕,“闲梦远”三个字开篇点出这首词的内容是梦中所作,并非实景,贺铸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闲愁”,李煜有“远”得不可及的“闲梦”。忧思无时无刻不深入骨髓,又哪里是真“闲”?
“南国正芳春”,梦里江南故国境内正是迎来芳草萋萋的春光时候。“芳春”,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中亦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之句。 眼前的囚禁生活暗无天日,梦里的江南春色却美不胜收,强烈的反差更加凸出了词人心底的悲恸。“船上管弦江面绿”,画舫上丝竹之声清轩悦耳,江面碧绿如锦,一派旖旎静好的画面。更有“满城飞絮滚轻尘”,“滚”也有版本作“辊”,翻滚之意。
晏殊《踏莎行》中有“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此句同样将滚着游丝细尘的柳絮赋予了生动的活力,满城飞舞直扑人面。“忙杀看花人”,“杀”即“煞”,融融春光不仅在花在江、在船在絮,尤在看花人的心里。
其二: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的《望江梅》闲梦远,南國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这是一首回忆南国之春,江面碧波荡漾,船上乐声悠扬,城中车马纷纷看花人來往络绎不绝,真是满江春光,满城春色,一派繁荣景象。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正芳春"词,"正"则"忙"。忙于春水,忙于春絮,忙于春花。
"正清秋"词,"清"于山,清于芦,清于月。
怨蒙蒙,意思是怨恨纷杂。
怨,本义怨恨、仇恨。比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或为哀怨。做名词,仇恨、怨仇。
蒙蒙,形容纷杂貌。出自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诗人完成这首诗已年届不惑,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0个清明,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诚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叹:“梦里青春可得追?”这正是这首梨花诗深藏着的绵绵不尽的情思,它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细腻而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