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是李白一入长安的作品,是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一方面表现了李白对朋友的真切关心和一往深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求仕不遇的感慨与感伤。《蜀道难》的写作背景是天宝元年,认为写于天宝元年的根据是唐·孟棨《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尽日,由是称誉光赫。”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据此可知《蜀道难》诗作于天宝初年之前。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
唐孟棨《本事诗》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均有贺知章在太子宾客任上读到此诗的记载,据此,则李白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之时。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詹锳认为此诗是李白天宝年间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