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垢何曾相受,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tamoadmin 诗词推荐 2024-10-19 8 0

与相相关的诗句?

1. 《蜀相》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水垢何曾相受,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含有相的相关诗句如下:

1、执手相看泪眼宋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2、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先秦 屈原 《离骚》

3、悔相道之不察兮先秦 屈原 《离骚》

4、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先秦 屈原 《离骚》

5、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先秦 屈原 《离骚》

6、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先秦 屈原 《离骚》

7、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先秦 屈原 《离骚》

8、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先秦 屈原 《离骚》

9、君臣相顾尽沾衣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中国最早的“澡堂”文化起源于哪里?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澡堂”在古文中最早写作“湢[bì]”,传说是五帝中的帝喾最早建造的,有载:“高辛氏始造为湢。”《礼记》中有言:“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意思是说男女不得同室洗澡。

当然,“湢”更多指的还是私人浴室,历朝的皇帝们都建有高级的“湢”。比如考古发现,在咸阳宫遗址就发现了专门的浴室,内有浴池、壁炉、地漏和排水管等,可见秦始皇时就已经很懂得享受了;还有汉灵帝在西园修建的那个“裸游馆”,里面有很多浴池,每到夏天,灵帝就拥着一群仅仅身穿内衣的宫女们在池中嬉戏,那些浴池的水沿渠排出,香气四溢,那渠也因此被称作“流香渠”。

等到南北朝时,由于佛教的影响,出于宗教上的礼仪,僧尼们在举行佛事之前均需要沐浴,因此在各大寺庙中出现了专门的浴堂。后来这种浴堂文化向民间传播开来,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公共澡堂,有一则南朝刘宋时期的记载:

明义楼南有明义井,夏有冷浆,甘饮、米饭、罗扇、绫扇、羽扇。有三浴室,上以清王侯宰吏,中以凉君子士流,下以浴庶类也。

可见当时这种公共澡堂已经分成了不同规格,来接待不同身份的顾客,显然是形制已发展得十分成熟了,那么这种澡堂的出现肯定也是在更早了。

至于这种民间的公共澡堂大规模的盛行开,那就一直要等到宋朝了。(宋朝市井经济发达,又取消了宵禁,因此市民生活非常丰富。)

在宋朝时,对澡堂的称呼有很多种,比如“浴肆”、“混堂”、“香水行”(浴汤中放有香料)等,这些澡堂基本已经遍布全国,到处都是了,而且各种记载也相当之多,其中苏东坡有一阙《如梦令》非常有趣,内中写道: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kāi]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水和污垢什么时候在一起共存过,仔细看来两个都有又好像两个都没有。我对擦背的人说,今日劳烦你要一直搓背了。只希望能轻点再轻点,我的身上本来也没有什么污垢。”

可见当时连专门搓背的人都有了。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澡堂,始建于明朝初年,至2014年年初停业,一共营业了600多年。

瓮堂的来历已不可考,一说是洪武年间为了解决修建南京城墙的20万民工个人卫生问题所建,而且一共有七座,瓮堂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另一说是永乐建大报恩寺后,为了方便前来朝拜的官员和外国使臣沐浴更衣的高级浴室,也就是属于大报恩寺的“聚恩泉”。

瓮堂由东西两个瓮组成,两瓮呈“8”字相连,地面上看象两口倒扣的大锅,故称“瓮堂”。瓮堂全部用厚砖以糯米汁粘合而成,类似城墙的建造方式,十分坚固,瓮顶留有圆形小天窗,用于***光和透气,半圆形的内壁一方面利于聚热,另一方面水蒸气凝结后,会顺着瓮壁流淌,不会滴落到澡客身上,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瓮堂承载了无数南京老城南人的生活记忆,而在它停业前,很多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也会慕名而来,体验一下明代传承至今的澡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