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的资料摘抄,关于李白的资料摘抄大全

tamoadmin 诗词欣赏 2024-10-19 1 0

你喜欢古代的打油诗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

谢邀!打油诗可谓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据说来自唐人张打油。打油诗不求对仗平仄,但求出语俚俗,小巧有趣,风趣逗人,有的亦暗含讥讽,应该说非情趣盎然者不能为之。

我最喜欢的是唐人张打油的《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据说就是打油诗的起源。不得不承认,张打油的诗在中唐时代的确是别树一帜 ,引人注目。这首打油诗写的是雪,但通篇不见一个“雪”字,可雪的形神却跃然字里行间,最为传神的就是那个“肿”字。有人评价张打油的这首诗,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

问题:你喜欢古代的打油诗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

关于李白的资料摘抄,关于李白的资料摘抄大全

一说起打油诗,估计很多人都会背上两句,如: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还有: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

打油诗常常被人与顺口溜作等号。至于什么是打油诗,还真不太好界定。并不是平白浅显的都是打油诗,比如没人说李白的静夜思是打油诗。

老街觉得,语言过于通俗、口语化,不太文雅的诗,大约可以算是打油诗吧。

如果这样说了,我以为打油诗的高手中,王梵志算是一个。

王梵志是隋末唐除的人,半路出家为僧。王梵志作诗完全用白话 ,对于读者来说不存在理解障碍,所以其作品流传甚广。他的这些白话诗,可以算是一种比较高妙的打油诗了:

王梵志的诗,不仅仅在普通百姓中流行,对于后世的诗人也颇有影响。因为这些诗并不是简单的打油诗。

例如上面举例的四首绝句,每首押韵都是非常严格。隋唐出现韵书以后,诗人押韵几乎都是符合韵书的,王梵志这四首诗分别押韵纸、未、寘、药、啸。这明显是一个学习过诗歌创作的人。

另外王梵志的“打油诗”具有一定哲理性。具有"教戒诸学道者"或"开悟愚士昧学之流"的作用:

首先我喜欢古代的打油诗。

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先秦时期,由孔子收集、整理成的《诗经》。《诗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像著名的《关雎》、《蒹葭》等,都被人所熟知。

随着文化的发展,诗在唐朝迎来辉煌时刻,与古体诗不同的是,唐诗包括之后的诗注重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有一定的韵律和意境。

而打油诗与正统的诗不同,它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没有规矩,不讲究平仄、韵律,只需诙谐有趣,有时又暗含讥讽即可。

相传打油诗为唐朝人张打油创造,这首《雪诗》也被认为打油诗的起源。

《雪诗》

 唐·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竹笋焖肉诗》

【野花香】

打油诗,诗歌中的奇葩。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诙谐幽默,小巧有趣,喜闻乐见接地气。相传由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张打油《雪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打油诗也有它独特的诗的语言。即音韵美,形象美,诙谐美,口语美。音韵美 : 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形象美 : 活脱脱,真切切,如闻真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诙谐美 : 忍俊不禁,会心一笑耐寻味,这是打油诗的灵魂。口语美 : 大实话,大白话,但鲜活生动,妙语生辉,这是打油诗的"标配",是第一要件。

诚然,打油诗只是诗苑中的一朵小花,一朵盛开于村野、其貌不扬的小小花。我爱这朵小小花。爱之切,献个丑 :

【丁二传,牛!】小蚂蚁,上热搜,二传竟然下三球。打得对手干瞪眼,你说二传牛不牛?【大衣哥转型升级了】甩掉大衣穿西装,眼镜架在鼻梁上。一步登天住高楼,欧式傢具贼高档!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后不断演变,其大多语言诙谐活泼,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讽刺与说理意味。

我看瞒人汉,如篮盛水走。

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打油诗通常都通俗易懂,这首也不例外,诗中开头一句写“瞒人汉”似乎很了不起的样子,但下一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他原来是“篮里何曾有”,篮子里有什么呢?对比之下,讽刺之味立现。

诗中的“瞒人汉”指的是本没有什么本事,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即使在一段时间内比较风光,但终究还是会被揭露,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诗人想要为我们揭示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不要像诗中的瞒人汉一样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



在当今生活中,也不乏有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但这些人一般最后都不能一直掩藏下去,终究是会被别人知道并揭穿底细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还是得遵循自小学习的孔子的那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简单来说,也就是不要说大话,不知道就大胆的承认,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总比装作知道,最后出了洋相好。

短短几句,举了瞒人汉的行为为例,转折流畅,讽刺意味尽显,又起到了说理教育的作用,言简意赅。

李白的生平摘抄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据说是因为他作的《清平调》得罪了当时宠冠后宫的杨贵妃(杨贵妃认为“可怜飞燕倚新妆”几句是讽刺她)而不容于宫中。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葬当涂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关于他的死,还有多种不同的传说,一说便是他在舟中赏月,失足坠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