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讲解动画,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

tamoadmin 诗词鉴赏 2024-10-20 2 0

扬州韩绰判官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 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后两句为什么如此经典?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韩绰,为淮南节度使判官与诗人(当时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为同僚。该诗作于诗人回长安供职后,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末两句堪称经典的原因如下: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 ·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讲解动画,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视频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天已经过去江南的草木该未凋零。二十四桥明月照着清幽的夜晚,你这个美人现在在什么地方教人吹箫?
末两句称为经典,源于巧妙地将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和“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而造成“玉人”又指歌姬***的恍惚印象,让人如见月光笼罩在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月光,宛如洁白无瑕的玉人,悠悠的箫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如此优美的境界早已超出与友人玩笑的本意,让人联想起的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生活的无限向往。秋天降临之际,尚且如此迷人,不难想象春意盎然的扬州,又是多么的让人留恋,所以堪称一绝经典!

千古丽句的评语,出自蘅塘退士孙洙。

蘅塘退士在编选《唐诗三百首》时,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下评:二语与谪仙“烟花三月”七字,皆千古丽句。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的这首诗,写得风流秀曼、风神摇曳,在对友人韩绰的调侃戏语中,表达出诗人对扬州的无限留恋。

韩绰判官,大和七年(833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史书记,时韩绰任判官,两人交情颇深。大和九年杜牧入朝为监察御史,抑郁不得志,作此诗寄韩绰以表思念之情。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一句大实话,《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听诗名真的没几个人知道。

就像题主说的那样,经典的是后两句。

哪两句?

怎样,是不是一说出来就举座了然。

至于说为什么这两句这么经典,主要还是这两句写的身临其境,念一念,就好像来到了秦淮河畔的夜晚,天空中一轮明月高悬,映照着下面水波荡漾。桥上人来人往,两边张灯结彩,才子佳人,美艳无双~

有朋友听到这里可能会问,秦淮河畔?那不是烟花之地吗?作者为什么给人寄诗说这个。

哈哈,让無月来给大家说说诗词背后的故事。

这首诗是杜牧写的,杜牧与李商英并称“小李杜”,别的我就不介绍了。

诗名里的韩绰,这个人在历史里没有详细资料,他的出现,只是因为杜牧,因为他和杜牧关系很好,杜牧总共有两次在自己的诗里提到这个人,另一次是《哭韩绰》

谢邀。为什么《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后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为什么被评为千古丽句?

1、《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描写了深秋的扬州仍然山青、水绿、草木葱郁,二十四桥在明月下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景象,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与问候。玉人何处教吹箫,虽有调侃之意,但也显出了作者的幽默风趣。

3、诗比较浅显,好理解。


3、二十四桥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扬州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4、虽只有短短四句而把扬州如画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后两句,展示了扬州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独特风光,柔和的月光给小桥与江水披上了一件银色纱衣,飘飘渺渺让人犹如置身仙境一般,分不清是仙境还是人间。最后一句一个飘逸如仙,温润如玉的的男子在教导美女们吹箫是多么美妙的景象。当你读完这首诗后就让人有种犹如画中游的感觉,如梦如幻,好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怎能不流传千古成为丽句呢?仅仅是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敬请谅解。谢谢。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