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杜牧这首诗,借用异乡行人悼念亡人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表现了自己清明时节却独行它乡陌路上的孤寂和凄凉。
纷纷的细雨,打湿了它乡的小路,更打湿了诗人的心情。脚下泥泞难行,心中寒冷凄凉。
路上行人欲断魂,明写他乡之人思念亡故的亲人,心中难受,魂魄欲断,暗写诗人自己触景生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心生愁痛,想要借酒浇愁,因而才有下面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作者这里没有写出那个愁字,但愁意却已经像纷纷的小雨,从字里行间隐隐约约地流露出来。这种不说愁而暗写愁的手法,加深了诗词的韵味,扩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水平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