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文天祥阅读理解答案,夜坐文天祥翻译一字一句

tamoadmin 诗词推荐 2024-10-26 4 0

工作至今,你还记得当年让你背得发狂的文言文吗?

太多了啊!但是让我最发狂的莫过于庄子他老人家的《逍遥游》了,不知道大家还熟不熟悉,我带大家回忆一下[捂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全文去除标点还有将近两千字啊!朋友们抓狂吗?最关键的是全文还有很多生僻字啊!(晕)感觉有毒啊!试问有多少同学能够顺利背下来啊?反正我感觉那时候我要背哭了的感觉。[泪奔]

还有很多网友说《离骚》和《出师表》也十分让人抓狂,嗯。。。。《离骚》难背我还比较认同,因为比较绕口,容易背叉。但是军师诸葛先生写的《出师表》还是比较容易背的啊?里面故事情节内容紧扣,知道全篇意思就不难背了。不知道你们认不认同[灵光一闪]

还有就是《长恨歌》《木兰诗》《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这些感觉都不大记得了。反正感觉篇幅都挺长的,现在看到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我相信当时背诵一定是痛苦的。[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夜坐文天祥阅读理解答案,夜坐文天祥翻译一字一句

不过背书的时光虽然痛苦,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青春回忆。现在回想哪些让我们头疼的文言文,仍然有很多意境优美,朗朗上口的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古人的才华与文***。你们还记得学生时代最让你抓狂的文言文吗?

《离骚》。我刚参加工作时,我们办公室的一位老教师当众背诵一大段《离骚》(几乎全文),我们非常羡慕。当时,我们下定决心也要把《离骚》背过来,那时候,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们似乎都神经了,最后,我们一个一个败下阵来。

高中时候,老师让背南宋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文言文《指南录后序》全篇,这篇文言文以自述抒怀的形式,历数作者自己出使北营被扣及伺机脱逃九死一生的艰险历程。文言文气宇轩昂,慷慨悲歌,尤其是一连串地集中运用22个“死”字句,列叙自己九死一生的逃难经历,气断声吞,扣人心弦,作者的爱国之志忠诚之心,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作者大义凛然的形象仿佛还在眼前!

当时,觉得这篇文言文特难背,于是就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别人都课外活动洗洗涮涮时,自己拿着课本到校外的小河边,对着流动的河水,疯狂的诵读试背,好在到晚自习的时候,我终于把这篇文言文拿下了!时隔二十多年,当时背诵这篇文言文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捂脸]

记得在初中学习时,背得发狂的文言文很多、很多。那个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每一篇文言文都得背,并且每一个字、词、句的用法、意思都得背下来了。就不要说古诗词啦!那都是必背无疑!

想当年,语文老师对我们要求相当的严格,尤其是到了初三,背不下文言文来就得吃板子,检查的时候,没背下来了的同学手心都给打红了,打麻了。有的同学为了背文言文,不知熬过多少夜,起过多少早,流过多少泪。但没有一个同学向家长告状,因为老师们都非常有责任心。

记得在初三一位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和我是一个村的。临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没办法,他和弟弟给父亲去河南一家医院看病,到了河南他把父亲、弟弟安排好,就匆匆赶回来,为了省点路费,也为了不过多耽误学生的课,因误了长途汽车,步行了100多里山路,夜里一点左右才赶到学校,(故事的曲折程度肯定比这还厉害,时间长了,有的细节忘记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当老师在课堂上把他的经历讲给同学们听,全班同学都感动的哭了。

除此之外,还有那么多可敬、可爱的老师,有那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家长们觉得孩子能在这所学校读书,是一种荣耀,也纷纷走后门、托关系把孩子送进这所山区乡办中学。

你们说,有那位学生还愿意给家长告状呢?只怪自己笨。打那以后,同学们学习更努力了,更拼命啦!

所以说那时候,我打下来扎实的文言文功底,这都为我以后参加语文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文言文教学都是轻车熟路,但不包括新入编的文言文诗词。

要说背诵的文言文,太多了,象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西汉司马迁的《陈涉世家》、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等等。现在还耳熟能详。这些文章,可以说都是文言文中的名篇,篇幅长,也不太好理解,但那个时候,我们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下来,考试时,文言文试题,大部分学生能拿个百分之八九十分,个别学生可以拿全分。

告别了,我的初中时代!告别了,我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现在,已进入知天命之年,初中时代的老师们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删)

我记得它,可它不记得我啊,最喜欢《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