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忘⾝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之⽓,不宜妄⾃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悉以咨之,然后施⾏,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益。
将军向宠,性⾏(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于昔⽇,先帝称之⽈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远⼩⼈,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远贤⾂,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待也。
⾂本布⾐,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卑(bēi)鄙(bǐ),猥(wěi)⾃枉屈,三顾⾂于草庐之中,咨⾂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有(yòu)⼀年矣! 【“有”是通***字,通“⼜”,跟在数词后⾯表⽰约数。所以读yòu】
先帝知⾂谨慎,故临崩寄⾂以⼤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渡(dù)泸,深⼊不⽑。今南⽅已定,兵甲已⾜,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于斟酌损益,进尽忠⾔,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兴德之⾔,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深追先帝遗诏。⾂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因为刘备是一个不顾及大局的人
***认为刘备是一个广施仁政的明君,能团结各方义士,他一直秉承“惟贤惟德,以德服人”的态度,受到各方豪杰的青睐。不仅如此,刘备在出逃的时候,宁肯丢下自己的妻儿也要,带着全城的老百姓出逃,可见他确实是一个仁义之军。
可是刘备同时也是一个感情用事之人,在关羽被害之后,他不顾所有人反对,决意要为其弟报仇讨伐东吴。后来张飞的惨死,让刘备更是心意已决,将一些劝诫大臣全部拒之门外。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兵败于夷陵,折损战将无数,让蜀国元气大伤,几乎伤及根本,这全是刘备一人感情用事的结果所铸。
其二刘备也是一个不能顾及大局领导,当时众臣劝诫他的时候,他没有丝毫考虑到这些同样更随他出生入死的忠诚,反而一味地只想为其弟报仇,更是忘却了当初和诸葛亮许下的承诺。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就告诉刘备先曹操后孙权,东吴地势险要,物资丰硕只可结盟,但是当时的刘备显然将这些东西抛之脑后,所以他是一个不顾及大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