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断句有问题,正确的断句应该是“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出自李商隐的《昨夜》
诗词原文
李商隐《昨夜》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诗词赏析
"鶗鴂”,是杜鹃鸟。杜鹃鸟一叫春天就过去了,百花都零落了。李商隐说我知道春天要过去,百花要零落,我知道人世间这种无常是无可避免的。我所惋惜的是,为什么蜡烛还在燃烧的时候就被尘土遮蔽了?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如果在它开放的短暂时间内风和日丽,那也算对得起它。可是为什么它那么短暂的生命还要遭受风吹雨打不被人认知不被人了解?他说,昨天晚上我站在西池凄凉的池水边,到处都是寒秋的凉露,那时候是“桂花吹断月中香”。大家都说月亮里边有桂树,桂树上的桂花是有香气的,可是在昨天那个寒冷的晚上,连月中桂花的香气都消逝了。“吹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摧毁了,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这是感情,是李商隐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感情。
七绝《昨夜》是一首悼亡诗。
不辞鹈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这两句是说,百花之将衰败,子规之妒芬芳,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深深引为痛惜的是,流尘满室,烛房昏暗,爱妻已逝。大意是:不嫌自己青春消逝,但惜妻子早亡。诗人本蹭蹬失意,再加丧偶,不堪重击,心境痛楚已极。前句用屈原诗意,后句用潘岳《悼亡诗》:“床空委清尘”之典。把用典融化在诗句里,几乎看不出用典的痕迹,可见遣词用典之妙。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这两句是说,昨夜西池凉露盈满,桂香飘尽,爱妻已逝,人间天上,触绪生悲,不忍归房。情发于中,语意沉痛,凄清之苦,自不待言。
“不辞鹈鴂妒年芳”,“年芳”一年的芳华,最美好的日子,万紫千红的。“鹈鴂”,屈原《离骚》上说:“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我恐怕鹈鴂鸟叫的时候,所有的花草就零落了。李商隐非常执著,他不逃避。“不辞鹈鴂妒年芳”,鹈鴂鸟叫使一年的芳华都零落了,我所逃避的不是这个,“但惜流尘暗烛房”,我所悲哀所惋惜的是蜡烛的烛心被尘土遮暗了。人总会老死的,美好的事情总是会消失的,所以“不辞鹈鴂妒年芳”,我如果消失了,这没有什么,人生自古皆有死,我所惋惜的是为什么我的心迹不能够表白,为什么我内心深处这一份情意没有人可以体会可以谅解?“昨夜西池凉露满”,“西池”也可能真有一个西池,但是在诗歌里边习惯用“东”指日出之地,表示兴旺的、茂盛的、有希望的;“西”指日落之地,表示衰微的、隐晦的、衰飒的,是不是真有一个西池并不重要。在这首诗的感情背景之中,他选择了“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相传月中有桂花树,可是月中桂花的香气被寒风吹断了,人天之中永远隔绝,那个香气我再也不能感受到,李商隐一生就在这样的哀怨之中。
李商隐的《鶗鴂》是一首描写花鸟的短诗,下面是鶗鴂的全文及简要赏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以写景见长,首句以西风凋零的树木和孤独的高楼作开场,基本反映的是诗人孤独的心理感受,这也从诗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得以明显地呈现。接着的“衣带渐宽”表明诗人已经很久没有与心爱的人分别,但他仍然经常思念,用自己的生命燃烧他伟大的爱。最后一句“只有敬亭山”是一个强调,它不仅指出了诗人对这首诗的高度敬意,而且还表达了对这座山的敬谦和赞美。
整首诗所传递的情感比较深厚,很好地表现了李商隐在诗歌中对爱情、人生的感悟,展现出了一种内心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同时,这首诗所运用的意象也极为生动,一幅幅美丽的视觉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