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宫廷舞蹈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类的多样性
唐朝宫廷舞蹈种类繁多,包括享宴乐舞、清商乐舞、周边少数民族乐舞和祭祀所用的雅乐等[[2]()]。这些乐舞在唐朝时期蔚然成风,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欢欣赏和表演乐舞。在唐高祖武德年间,继承隋制沿用了九部乐,包括清商乐、安国乐、西凉乐、龟兹乐、高丽乐、文康乐、康国乐、疏勒乐等。唐朝中期乐舞类型又有进一步发展,唐高宗时已经设有了立部伎,武后、中宗时又设立了坐部伎。坐部伎、立部伎较之九部乐、十部乐规模宏大,演员较多,相对来讲九部乐、十部乐大都保持各民族、各地方的原有风貌,而坐部伎、立部伎是经过更多的加工创制而成,整个乐舞富丽堂皇,气派非凡[[2]()]。
2.表演的独创性
唐朝宫廷舞蹈的表演独创性体现在其乐器种类繁多,燕乐所用大小不同的乐器约有五十多种,在表演乐队中主要由琵琶、五弦琵琶、箜篌、笛、筚篥、笙、羯鼓和拍板等乐器组成[[2]()]。此外,唐朝宫廷舞蹈在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开启了繁盛时期,***盛世使艺术的发展有了更为开阔的契机。这时已经有了较为庞大的舞蹈人才和一定的受众群体,舞蹈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呈现出明朗欢快,积极向上的时代旋律[[3]()]。
3.融合异域优秀乐舞文化
唐朝不仅继承并发展了前代优秀乐舞文化,还敢于吸收、融合异域风情的乐舞文化。唐朝宫廷乐舞的十部乐中,燕乐和清商乐是本地乐舞,剩余的八部是吸收西域各地或外族的舞蹈,以国名、地名、族名等来命名[[3]()]。这些外来乐舞在唐代艺人整理、加工、融合之后形成了三种规模庞大的唐代国舞——九功舞、七德舞、上元舞。这种兼收并蓄的特性使得唐朝宫廷舞蹈极富有北方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10]()]。
4.艺术特点
唐朝宫廷舞蹈的艺术特点包括雍容华贵、百花争艳、富丽堂皇等[[1]()]。无论是动作技巧还是风格特征,都闪耀着异彩纷呈、绚丽璀璨的光芒。唐朝舞蹈发展初期,以宫廷为导向,是唐朝乐舞发展的良好开端。唐代舞蹈在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开启了繁盛时期,***盛世使艺术的发展有了更为开阔的契机。这时已经有了较为庞大的舞蹈人才和一定的受众群体,舞蹈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呈现出明朗欢快,积极向上的时代旋律[[3]()]。
以上就是唐朝宫廷舞蹈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