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指元稹;白,指白居易;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元轻白俗”是对元稹和白居易诗风的评语,谓前者轻佻,后者通俗。元稹和白居易后被誉为“元白”。
“郊寒岛痩”是对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因为二人作诗都是苦吟,无论诗歌内容还是艺术特征都比较相似。
1、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之所独专矣。”
3、炼字对仗: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
4、内容深远: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天末怀李白》
唐代 · 杜甫
沉郁顿挫。杜甫人称“诗圣”,由于他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他的诗风不像李白那样豪放,有一种压抑感。如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以沉郁顿挫为主。
“沉郁”一词最早出于钟嵘的《诗品序》“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明。”而沉郁顿挫显于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由此可见,“沉郁顿挫”也是杜甫对于自己诗风的看法之一,这也是被后人以“沉郁顿挫”评杜诗的原因之一。
不请自来。元稹的深情都体现在他的诗中。
《离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的究竟是写给谁的,众说纷纭,有说是写给崔莺莺的原型,元稹的初恋的,也有说是写给他死去的妻子韦丛的。元稹官卑位微,却被朝中重臣韦夏卿看中,把最小的女儿韦丛许配给元稹。只是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生活非常辛苦,正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据说最难的时候韦丛竟然拿出自己的首饰给元稹典当了换酒喝,由此也可以看出韦丛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但毕竟家贫,加上多次生育,在元稹31岁时,27岁的韦丛就去世了。悲痛的元稹在妻子死后忽然就长出了许多白发,可见元稹与韦丛应该是有真感情的,为了悼念妻子元稹写了这首《离思》。
这首诗流传度极广,特别是前两句可谓***皆知。这首诗的大意是:曾经到苍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了;曾经见过巫山的云蒸霞蔚,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我仓促的从花丛中走过,甚至懒得回头去顾盼一下,其中的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你。
第一句是由《孟子·尽心》中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化用而来,第二句则是根据宋玉在《高唐赋序》中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而来。虽然典故皆来自他方,但元稹却完成了超越。元稹的这首诗写得极其真挚,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但是后世人对元稹的这份真心有许多质疑,觉得元稹是个彻头彻尾的花心“渣男”。原因是在韦丛去世当年,元稹就和著名才女薛涛发生了姐弟恋。韦丛死后他又娶了同事的妹妹做小妾。过了几年,再度续弦,取了裴淑为妻,期间还和刘***春有过纠葛。
所以后世人认为元稹对于韦丛的感情也许不像他诗中表达的那样真挚。人是复杂的,人的情感更是复杂。苏轼对妻子王弗的情感如此深,可是他不也还有后来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歌姬朝云吗?痴情如白居易,晚年仍然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沉醉于声色之中。而作为《西厢记》主人公的元稹本就是潇洒风流,又怎会真的“取次花丛懒回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