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是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撰写的一篇序文,用以记叙东晋时期士人在兰亭聚会做禊礼的情景。以下是对兰亭序译文的详细解释:
1. **时间和地点**:文章开头提到“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这是序文的时间背景,指的是公元353年的春天。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是这次聚会的地点。
2. **聚会目的**:聚会的目的是为了举行禊礼,这是一种古代的洁净仪式,通常在三月初三这一天进行,以祈求消除灾祸,带来好运。
3. **参与者**:参与这次聚会的都是当时的贤士能人,包括老少,他们汇聚一堂,共享这一时刻。
4. **环境描写**:兰亭周围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和竹丛,清澈激荡的水流环绕着亭子,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5. **活动内容**:他们在环形渠水中引水作为飘传酒杯的游戏,这种游戏称为曲水流觞,是当时文人雅集的一种***方式。
6. **感慨抒发**:在记叙了聚会的欢乐之情后,王羲之还抒发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兰亭序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蕴含哲学思考的文化瑰宝。其通过描绘一次文人雅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兰亭序的书法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世。
逐句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