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于书香门第,是文学家苏洵之子。
苏轼的诗风豪迈奔放,慷慨激昂,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与辛弃疾被并称为"苏辛"。
提起苏轼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灬灬灬最后两句也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并被广为引用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为特别喜欢苏词,我自己也曾效仿写过水调歌头。"十五中秋节,明月挂碧空。试问嫦娥仙子,今宵何心情?真悔偷食灵药,离弃家园故国,永锁广寒宮。夜夜寄空心,只影伴孤灯灬灬,最后两句是“还是家最好,爱在永恒中"。
想到苏轼的第二首词《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灬…",虽然词的后部分感叹自己早生华发,仕途坎坷,但整首词作还是非常豪迈奔放,大气磅薄。不愧为豪放派的开山鼻祖。
喜欢苏轼的笫三首词是山城子。这是苏轼悼念亡妻所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滿面,鬓如霜灬…"。该词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深深思念,情真意切,情深似海,感人肺腑。是对亡妻最真挚的追思。说来几年前我的妻子也病故了,在她病故三周年之际,我也用江城子的词牌写了一首如下,"一别三年真情伤,思百回,泪千行。寂廖孤魂,骨灰洒松江。纵使丹心换碧血,却无奈,难还阳。长夜漫漫入梦乡,结发妻,窥明窗,急切呼唤,踪影竟全光。愁肠寸断髮添雪,海誓在,山已荒"。当然我写的无法和苏***相提并论,但也说明对苏轼也是非崇拜的。同时也表达了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苏轼的诗词很多,绝大部分我都读过,例如定风波、题西林壁等等,但最喜欢的是上述三首。喜欢他广阔的胸怀,豪放的诗风,精湛的技巧,真挚的情感。
谢邀!
我想到了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中描述了初夏的某一天,枣树开着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伫立于枣树下,枣花纷纷飘落在头巾上、衣服上。这时,他听到村里有缫车在歌唱,看到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身披蓑衣的农民在买卖黄瓜。我认为,作者匠心独具,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简单几笔,勾画、点燃出了一幅农村的风俗画。下边,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看似随手写来,实则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小词获得了艺术生命。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说到他,自然不会只想到他的某一首词或诗,因为他留给后世、被经久转诵的佳作太多。
先说词,最脍炙人口的就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如赤壁怀古:以滚滚东去的大江起笔,用"浪淘尽"三字,把三国时期英名盖世的风云人物联系起来,展示了一幅极为广阔的历史画卷,使人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兀立江岸,凭吊古人所引发的起伏奔涌、澎湃激荡的心潮,以及豪迈恢弘的气魄。下阙笔锋一转,以舒缓优雅的笔触,用"遥想公瑾当年"引出后面五句,着力塑造了风流倜傥、才能奇绝,谈笑间灭敌致胜的东吴统帅周公瑾;最后以自我解嘲的口吻"多情应笑我"回到现实,收束全篇。整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其意境之宏大是先所未有的,确实让人过目难忘。
另外像《明月几时有》《密州出猎》其风格与《赤壁怀古》一样,视野开阔寥远,气势雄放姿肆,意境浩渺博大,笔力挥洒自如,均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苏轼诗词不仅只是豪放,他的诗《题西林壁》充分体现了宋诗富于哲理的特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语言浅显、寓意深妙的诗,启人心智,百读不厌,真是"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除这类诗作外,还有一些观察精微、描写细腻的诗作,如《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