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说西汉的苏武,他作为汉朝的使者出使匈奴,由于匈奴单于与汉交恶,扣留了他。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面对匈奴的种种迫害,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
这里有个关键词,持节。“节”是一种标志,或一种凭证,表示持有者是汉朝使者。苏武十九年持节牧羊,“节毛尽脱”。后代子孙无不敬仰苏武忠贞爱国之心。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苏武是汉武帝时出使匈奴的大臣,他手上所持的节就是符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
汉武帝时期,匈奴频频在边境犯事挑衅,苏武到匈奴国去,是为了和平调停,但匈奴王却扣留苏武十八年,让他去牧羊,想要饿死他,还谎称苏武已死。最终苏武不辱使命。
苏武持节的节是指苏武出使匈奴时所持的符节。
“节”是巨下受君主的委托或特珠的任命,居官宁职的一种凭证和象征。
故有“握节以死”之事。“节”最初是竹制成,后来到了汉式帝时期,节加黄花。
汉武帝天汉元年, 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坚贞不屈,持汉节牧羊于北海畔十九年, 始元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
《汉书·苏武传》中描述的汉使团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正使:汉使团的主要负责人,通常会被授予“节”作为权力的象征。
副使:通常设置1到4人,可以根据初始任务的需要,副使也可以持节。正副使或由同寮中的长官与佐贰同寮中同时同级的官员匹配组成,或由异寮中不同级别的官员匹配组成。
***吏以下的募士斥候等一百余人:这些人员包括使团的各种随员和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