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是中国古代文人所用的一种容器,主要用于盛放茶或水。它以其精美的造型、精致的纹饰而闻名于世,象征着上等、尊贵、优雅的形象,也成为古代文人表达自己理想、期望和追求的象征之一。“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这句诗句,表达了古人爱好美的情怀,如凤箫激荡,玉壶随之发出光彩熠熠的美景,表达了凤箫声响美妙,玉壶光彩夺目的意境,即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 蓦然回首全诗是一首古诗,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涵盖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2 诗歌的第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人在人生旅程中的迷茫和无奈,但同时也反映了人生中的美好和温馨。
3 诗歌的后半部分“每当思及旧时,便把华发添。
空想自难填,泪染阑干。
别来几向梅边,雪似梅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则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轻易放弃和后悔。
4 总之,蓦然回首全诗是一首具有哲学和人生意义的古诗,通过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悟。
蓦然回首的全诗赏析如下:
1、原诗《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赏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是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这句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凤箫声、玉壶光两个象征性的景象,寓意春风和煦、花开草长,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使用象征手法来抒发思想情感,凤箫声、玉壶光都是非常典型的象征,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也被誉为唐诗中的绝世佳作。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意思是:凤箫悠扬的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整整一夜都是鱼龙飞舞。鱼龙:古代的一种杂戏,大约是将彩灯扎成鱼和龙的样子,人舞着彩灯表演鱼、龙的变幻,类似于现代的舞龙灯。全词如下: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闸村)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二十一岁时即参加抗金义军。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将领。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主要著作有《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念奴娇·赋雨岩》《一剪梅·中秋元月》《稼轩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