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写的诗

tamoadmin 诗词鉴赏 2024-11-13 6 0

芙蓉送辛渐是通过对什么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之情?

这首诗也正是王昌龄再度贬谪之后苦闷心情下的产物,淡写朋友离去后自己的伤感,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诗人王昌龄因不拘小节而遭人诽谤,当时的处境很不好,但王昌龄觉得心底无私天地宽,自己绝不会向世俗屈服的,所以借着友人回乡捎话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坚定立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囹。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写的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王昌龄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因事贬岭南。***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冬,京赴江宁丞任。北归期间,结识李白、孟浩然、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等诗人。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一开始两句,诗人从送友人前一天晚上写起——“寒雨连江夜入吴",从其中的“寒"字,可以看出当时比较冷,表明友人离别时夜雨连绵,这为友人离别营造了忧愁的环境。 “寒雨”二字表明此时是秋冬时节的天气,同时渲染了作者对官场和世情的感受。画面展现出作者与友人坐在临江窗边对饮,凝视江雨相连,雨随江水逝去,流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勾起今夕何夕之感。在这里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放快了速度,想象这些雨水能够通过沅江、长江而到达南京。

平明送客楚山孤”。“客人”即友人,亲人也。离情别绪类同于长亭古道,既有生离死别的伤感,也有孤独无助的无奈。这种情感在作者的笔下通过静静伫立的山峰来烘托,寓情于景,由景生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散的朋友,天明还是要各奔东西,明天的一切还是要靠自己承受。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甚至还有些许忧虑和恐惧。朋友远去,自己感到孤独,看到“楚山",也觉得楚山和自己一样孤独。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孤独而写“楚山"的孤独,这是借物抒情。

出题要严谨,答题方能有的放矢,不出差错。非芙蓉送辛渐,而是芙蓉楼送辛渐,一字之漏,意思相差万里。

《芙蓉楼送辛渐》共有两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教科书上一般选的是其一。诗文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写此诗时,正值谪贬江宁,是在江宁县丞任上送别友人辛渐的情景。全诗见景生情,寓景于情,说的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在吴地和朋友辛渐相聚,明天天亮时送走他后,又只留下楚山的孤影。辛渐啊,你到了洛阳,若有亲友向你打听我的消息,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旧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一点也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的玷污。

诗人没有将离绪别愁寄予随辛渐远去的江水,而将友人离去后的孤独凝注在苍莽的楚山之上。天色渐明,辛渐就要登舟北归,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会隐没在楚山之外,诗人的孤独寂寥之感油然而生。辛渐离开了,回到洛阳即可与家人亲友相聚,而留在江宁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伫立在江边空望江水奔流而去,孤独两字跃然纸上,诗情含蓄蕴涵,诗意韵味无穷。孤独又自然而然的引出临别的叮嘱,让辛渐带回诗人的宛如玉壶中清澈无瑕的冰心,以此寄托他对洛阳亲友的相思和深情。

下面我把《芙蓉楼送辛渐》其二也摘录给大家,以便更多的了解诗人送辛渐的全过程。

丹阳城南秋海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