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在开玩笑吗?下面明明写了作者是晏殊,题目中却说是欧阳修。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晏殊一首描写相思的词。
蝶恋花
晏殊
槛(jiàn)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ān)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王国维先生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借来阐述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三种境界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先生是借用,并非此词本意,这首词的本意是写相思。
词的上片从早晨写起,一直到夜晚,再到第二天早晨,细腻地描写了主人公一天一夜的相思之心。
首先得声明一下啊!不知题主是故意将该词罗列在欧阳修名下,还是误会?此词属晏殊所作。签于赏析事宜,有师友鉴赏得如此通透,这里没必要炒胜饭了。拟一首(如梦令)词,反其意而吟!
(如梦令;《菊.秋兰》(甲调)
寒露秋霜枯草,正值菊兰盈俏。黄白缔良缘,同唱古今清调。欢笑,欢笑。残月又尝香饱!(词林正韵第八部)
欢迎友友们品议!3月13日灯下。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蝶恋花》写离情别绪、相思之苦,婉妙明丽,风流蕴藉,境界高远。
词寄情于景,婉曲深致。“槛菊愁烟兰泣露”,主人公自己满腹离愁并不直说,却着眼于室外的花草,在兰、菊上寄托内心的情思。菊花上笼着转雾,兰草上缀着露滴。这是互文。其实是菊花、兰草都在秋天的晨雾中默默饮泣。这里的兰、菊多么富有人情味!它们已经人格化了。主人公借它们的“愁”和“泣”,委婉地表露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有菊有兰,环境幽雅恬静,可知主人公生活的闲适,情操的高洁。把离愁别恨与香花鲜露融为一体,妙趣横生。仅七字,亦物亦人,亦景亦情,精美之至。主人公虽未出场亮相,可她的心情、处境已显而易见,其品貌也可推知了。
明月不知离人愁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诗意思如下:
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愁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槛”古语中此字只读jiàn。解释:围野兽的栅栏,也指栏杆。
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出自《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