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出自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而西厢是长亭送别”中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苏幕遮①【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诗解释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
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
《西厢记》全剧一波三折,情节紧凑。剧中围绕崔张爱情一条线索展开,“惊艳”之后立即“借厢”,“联吟”,“闹斋”。爱情陷入僵局,又起“寺警”,引起下一轮“悔亲”矛盾冲突。冲突过程中,两个年轻人相互更多了解,莺莺的感情逐渐向反叛的方向转移,为第三本集中解决爱情矛盾作好了铺垫。第三本中莺莺的态度还是有反复,明明写信约了张生幽会,却又瞒着红娘;见了张生来赴约,却又喊“有贼”,让人家张生跪在花园里满头大汗听她言不由衷的教训。人家张生失魂落魄、病倒床榻,她又心疼,再让红娘送信约他。之后的两本,“酬简”、“拷红”、“哭宴”、“惊梦”、“争婚”等等,都有很强的戏剧冲突,非常有吸引力。纵观全剧,一折有一折的曲折,一本有一本的波澜,把一个恋爱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每一折的情节都贴近生活,细腻生动,充满喜剧情趣,引人入胜。
分析西厢记的语言特点
语言华丽,本色语少,情感真挚,文质相生。文***语表达的情感偏向哀愁别怨,与口语俗语结合又会把感情程度强化,使得语言生动活泼,别有一番韵致,如“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饿眼望将穿„„近庭轩,花柳争妍。”俗语中多通过一些器官,把内部感情形象化,虽俗却真挚,“赤紧的情沾了肺腑”、“眼皮上供养,手掌里奇擎”。
语言骈俪中景语,骈俪中情语,骈俪中诨语。但也能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如:晚妆残,乌云彩掸,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筒贴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折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这折唱词以秀美的艺术语言刻出莺莺外表懒散娴静,内心却对张生病情消息的焦虑和等待,以及见到简帖后的喜悦心情。也可以通过简短的道白,画龙点睛般地说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如赖简里崔莺莺为了试探红娘,那一句“小***,不来怎么~”
语言中多用排比、叠词、儿化韵,如“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从今后衫儿、袖儿,搵湿做重重叠叠的泪。”通过排比句的组合,并间隔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反复,一唱三叹,把那种愁肠百结的离别痛苦写得渐情渐态“。悄悄冥冥”等迭字词,形象生动,恰到好处地写出张生对莺莺的爱慕,以及主人公初恋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又加以创新,比如说鼎足对“月暗西厢,凤去秦楼,云敛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