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恶搞图潼关,杜甫恶搞图是哪首诗

tamoadmin 诗词推荐 2024-11-16 1 0

安史之乱暴发后,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唐肃宗解救,为何后来又被贬?

首先谢过悟空邀请。

杜甫(712年—770年),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年底,结束于763年年初。可知,安史之乱爆发于杜甫中年时期,其时43岁。但在他中年时期,依然只是担任一个小小的官职,《新唐书》上说“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旧唐书》上说“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即使说法又说不同,但“什么什么参军”在唐朝时期只是一个负责掌管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等之类的芝麻小官。这段时期他的生活十分拮据,至于连自己的小儿子也饿死。虽然,杜甫的祖父是杜审言,但杜甫的一生都是困顿的,从小时候即如此,“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贫和困正是他一生的缩影。

那么杜甫是怎样落实叛军手中的呢?当安史之乱攻破潼关时,唐玄宗避难到四川,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正是这时,杜甫想投奔唐肃宗,在途中被叛军抓获。但新旧《唐书 杜甫传》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是唐肃宗解救杜甫的,《新唐书》上记载为“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旧唐书》上记载为“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左拾遗”。可见,是杜甫自己逃走,去投奔唐肃宗的,并被唐肃宗起用为“拾遗”的官,“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可见这时是可以在唐肃宗周围议事。但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当年杜甫因为上疏为准备罢相的房琯美言,惹怒了唐肃宗,于是被唐肃宗贬官,“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年少时,杜甫与尚为布衣的房琯结交过,且认为房琯虽然兵败,但“罪细,不宜免大臣。”还说了一大通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又不明白唐肃宗借机清理旧臣的心思,被贬就避免不了。“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杜甫从此再也没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机会了,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至59岁时客死他乡。

杜甫恶搞图潼关,杜甫恶搞图是哪首诗

其实,在封建社会为官,无论忠奸,都有被贬的经历。以杜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的性格,就算不为房琯***牵连,也总会有其它原因被贬的。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个性,因为他流离颠沛的经历,才有可能写出关注人民疾苦的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才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感慨,才会吟诵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

杜甫的布衣之交房琯获罪,杜甫向肃宗求情,得罪了肃宗。后来唐肃宗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他把他的父亲唐玄宗软禁了起来,并且开始清算前朝遗老,就把房琯和杜甫都划在其中,所以才有杜甫被贬。

唐朝天宝十四年,繁荣昌盛的***终于被安史之乱扯下了虚***的外衣,内部的腐朽在安禄山军队的冲击下一览无余。
玄宗李隆基

第二年六月,潼关被安禄山军队攻破,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时任唐朝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杜甫暂时放下了对国家破碎的忧愤,逃往鄜州羌村避难。

七月玄宗被迫于灵武传位太子李亨,世称唐肃宗。肃宗继位后,我们的“诗圣”杜甫立刻动身只身北上,希望投奔肃宗,施展心中抱负,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不料被叛军俘虏,送到长安关押,只是因为官小,看管较为松懈。被关押期间杜甫仍旧是一心忧国,殚精竭虑。
至德二年四月,郭子仪领军至长安北部与叛军交战,杜甫闻讯,冒险出逃,历经凶险总于
到凤翔(今陕西宝鸡),回归朝廷怀抱。。

回归朝廷后,杜甫被肃宗封为左拾遗,史称“杜拾遗”。受到朝廷重用(相较之前),杜甫心中自然欣喜。不料好友房琯领兵不力,在陈涛斜大败而归。肃宗大怒,罢免了房琯的相位,想要治他的罪。杜甫一看好友要被定罪,急忙上谏帮助房琯开脱。这一举动触怒了肃宗,杜甫被贬华县。
就算之后新任宰相张镐为杜甫求情,也难变肃宗态度,再也不得重用,重回愁苦状态。

这就是“诗圣”杜甫的失意一生,空有抱负,却难以实现,生在唐朝混乱年代,他的诗记叙了那一段不堪的年代,也抒发了他自己愁苦的心情。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建议,谢谢谢谢!!

杜甫流亡的真实故事?

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爆发了,此时杜甫正在蒲城家中省亲。半年后叛军攻陷潼关,逼近长安,杜甫为了避难就开始流亡。

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虏,押回长安和王维关在一起。后来杜甫趁乱逃出长安,千辛万苦找到了太子,谋了一份差事左拾遗。

此后唐军收复长安、洛阳,杜甫借机回巩县老家探了一次亲,从此直到去世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巩县了。从巩县探亲回华州路上,他一口气写下了“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千古名篇。

杜甫写的《月夜》这首诗所有的注释及解析?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石壕吏》中为什么官吏不去抓杜甫?

杜甫在自己的诗里就有答案:

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说: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此句自言名属“士人”,可按国家规定免征赋税和兵役、劳役。杜甫时任右卫卒府兵曹参军,享有豁免租税和兵役之权。

结合当时的背景来了解,《石壕吏》写于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当时的杜甫仍有官职,自然不会被抓走充军。

唐朝是府兵制,***初年也是,征召的是21岁到60岁的“六品以下子孙及白丁无职役者”,杜甫当时是一个小官,好像是兵曹参军,是正规的公务员,不在征召之列。

后来,他被判军捉了去,和大诗人王维关在一起,判反嫌他官小,都没人理他。

我的杜公!

唐朝规定,凡九品以上官员免除徭役。
杜甫《石壕吏》中官兵抓壮丁,凶恶如狼似虎,为什么不抓作者,反倒要拉老妪去充数?因为杜甫当时是华州司功参军,朝廷命官,不在服兵役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