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不是《胡笳十八拍》的作者目前尚无定论,因此要回答她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也就无从说起了。
蔡文姬的"大名"是蔡琰,文姬是她的字,也叫做"昭姬";她是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蔡邕之女。生卒年不详;
蔡琰留下的作品证据确凿的只有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各一篇,以及?《胡笳十八拍》;
在五言《悲愤诗》里,她备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悲惨遭遇,字里行间贯穿着强烈的悲愤之情,是对汉末社会***的真实写照;
"骚体"和"胡笳十八拍"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托名之作"。史书《后汉书》蔡琰传对后两首只字未提。因此,能够确认的只有五言《悲愤诗》。
五言《悲愤诗》很长,一共一百零八句,540个字;全诗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前面40句,中间40句,最后结尾部分是28句;
下面引述蔡琰的《悲愤诗》前面二十句管中窥豹吧。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关于《胡笳十八拍》作者的探讨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所作,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而该曲到底是不是蔡文姬所写,还存在不同观点,我想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首先,我们先看看蔡文姬的才学。《后汉书·列女传》称蔡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蔡琰之父蔡邕,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著《琴操》一书,曾对《高山流水》《广陵散》等中国名曲在后世的广为流传贡献甚巨。就连魏武帝曹操都对她的文***欣赏倍至。因此从文***方面说,蔡琰是完全有能力写出《胡笳十八拍》的。作为通晓音律的天才,她给后人留下《胡笳十八拍》琴歌,文学方面,她留下了《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杰作。
其次,我们从有关典籍寻找答案。
《新传理性元雅》中曲意解题:“……兴平中,天下丧乱,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痛邕无嗣,以金璧赎之,重嫁陈留董祀。遂追怀悲愤而作胡笳十八拍,翻琴以写怨,今其音调不传矣。宜昔人恨生不同时也,余特弄之九弦云。”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从以上两个记述明确说明了胡笳十八拍属蔡文姬所作。
最后,我们再通过胡笳十八拍的谱和词进行分析。
胡笳十八拍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的《绿绮新声》(15***年刊本)和《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二是清初的《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尤以《五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而胡笳十八拍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所有从谱和词的内容看已经有几种不同的版本了。
结合以上三方面分析,笔者认为,《胡笳十八拍》应为蔡文姬所写,但由于历史流传太久,其中的内容包括诗和曲谱都已经有了变化,经过后人历代的加工和演化,最后形成留给今天的不同版本,但原著及版权应归蔡琰所有。
胡笳十八拍,中国乐府名诗,古琴名曲,相传为东汉末年蔡文姬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中而作成,有“大胡笳”、“小胡笳”等39种不同的版本,传世最广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孙丕显《琴适》中的记载,根据该谱,胡笳十八拍是由18首歌曲组合的琴歌。
《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对这首诗是否为蔡文姬所作,学术界争议颇大。
蔡文姬的《悲愤诗》为五言叙事体,一百零八句,对这首诗,学术界的看法较为一致,公认为是蔡文姬所作,但也有学者认为是民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