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很高,作为魏晋时代的代表诗人,阮籍对诗歌的承前继后,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咏怀诗》内容暗寓不满现实和自己矛盾苦闷的心情,但辞藻华丽,写的清新自然,缠绵悱恻,慷慨激昂,常以丰富的想象和动人的景物抒发自己隐晦的心情,反映自己有志难伸的境遇,因此为历代文人所看重。
一、阮籍何许人也?
阮籍出身书香门第,其家父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阮瑀十分擅长写诗文,曾经担任曹操的书信员,文笔非凡。但是阮瑀在阮籍三岁的时候就离世而去,而后一直由母亲将其抚养长大,家庭在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后,生活履步为艰,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幸而阮籍生性聪慧,天赋异禀,加之博览群书,所以在青年就写得一手好文章。正始三年,时任太尉的蒋济听闻阮籍外貌俊朗,志气宏放,故有意将其请到府中担任佐官,然而阴差阳错之下,阮籍的第一次仕途比较坎坷,不久便辞职。
高平陵之变
正始八年,阮籍受到曹氏集团的征辟,关于其是否上任,历来有所争议,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似乎可以窥探出阮籍在政治立场上是比较倾向于曹氏集团的。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爽杀死,这增添了阮籍对司马集团的反感之情。政治上的尔虞我诈,让生性放荡的阮籍更是无心于政事,终日醉心于诗歌山水之间。
二、零乱的咏怀诗
阮籍的咏怀诗总共有八十二首,并非一时所作,“咏怀”意为抒发心中之所想,内心之所感,对于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对于人生的窥探与深思,所以,就题材而言,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模糊的说,这是阮籍在一定时期内政治感悟的体现。
阮籍
一个人的所想所感与时代背和个人性格息息相关,阮籍深处魏晋之交的动荡乱世。从东汉末年以来,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党锢之祸、黄巾之乱、三分天下的***。曹魏集团完成天下一统的伟业后,司马集团又篡位改朝,连续的***和篡谋行为,让社会变得动荡不安,让胸怀天下的有识之士和文人无所适从,他们苦于社会的***,难以实现抱负,认为这是一个黑暗的、没有希望的时代。在现实的残酷与统治集团的压迫之下,要么委身当权者,以求安稳,那么在迫害之下希冀通过***自我来忘怀现实的不满。阮籍就是典型的后者,而所做的咏怀诗就是最好的见证。
阮籍(210至263),三国时期的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代表作有《咏怀八十二首》等。且举几首还看看吧。
咏怀八十二.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前两句化用王粲《七哀三首》,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抒发苦闷和忧思;接着以景物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凄凉的月色,照着孤寂的诗人,写来含蓄委婉,极富韵味;再下去是“鸿号”、“鸟鸣”,以动态的景物更显出环境的寂静,诗人内心的孤独;最后,诗人以“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作结,作者并没有说出自己忧思的是什么,只是在清冷的夜里独自徘徊,是因为作者不被朝廷重用,当时的时局动荡不安,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寄寓山林,一腔热血,虚度年华。
此篇是《咏怀》组诗的序曲,其他的诗篇都是借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等修辞手法,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字哀怨,隐晦曲折”的婉约诗风。
其他还有“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此去若俯仰,如何似九秋”;“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九霜”等名句。
阮籍用自然界的景象衬托自己的内心世界,隐晦曲折,读之令人感觉到诗人的苦闷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