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中国传统的秋季花卉之一,与诗词文化息息相关。元稹《菊花》一诗,以菊花为意象,抒发爱国护国之情。注音版译文如下:
菊花遥向天边开,崇岳岭上最高悬。 风吹寒露花更艳,霜叶红于二月间。 儒冠冷落五侯家,扫却人间秋叶下。 一夜南飞候鸟归,故人西郊问我归。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歌。本诗以赏菊为题,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季节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本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节奏流畅,是一首经典的节令诗。注音版译文是将汉字转写成注音符号的版本,可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发音理解。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诗,讲述了一场花会中菊花的美丽和生命之短暂。该诗的注音版译文为:“锦簇花中千万姿,片时半落轻霜垂。翠华想折寒江绿,侬作胭脂泪满巾。”诗中以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寂寞,暗示了人生的短暂,警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读:xia(二声)
与“家”同在平水韵“六麻”部。
附原诗七言绝句
菊花
中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古诗《菊花》是元稹的作品,它以描绘菊花为主题,通过对菊花的形态、色彩和气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赞美之情。这首诗共有七律四十九字,每句都是五言,整体上***用了押韵的手法。其中,第一句的“菊花”与第三句的“花”押韵,第二句的“秋”与第四句的“游”押韵,第五句的“霜”与第七句的“香”押韵,第六句的“寒”与第八句的“长”押韵。通过这种押韵的方式,使整首诗的韵律感更加明显,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音乐性。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古诗菊花元稹拼音版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án zhěn
唐 元 稹
qiū 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r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拓展资料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东晋大人陶潜写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