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表达了什么情感

tamoadmin 诗词推荐 2024-11-28 5 0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表达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我想,大家一看到这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诗句,就会感到那种人生在外、孤独无助的感觉,不知飘泊到哪儿去,自己就像天地之间一只孤零的沙鸥。

那么这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诗人在辞去严武的节度使参谋一职,离开成都去重庆的途中创作的。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表达了什么情感

杜甫(712年—770年),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有1400余首诗被保留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年—765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不中第,曾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过着贫困的生活。

后来,因献《大礼赋》,当了一个看守军营仓库的小官,经历过安史之乱。直到757年,杜甫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759年秋,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几经辗转到成都。在好朋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被后人又称其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765年4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过乐山、宜宾、重庆,最后到奉节去。在重庆至奉节的途中创作了《旅夜书怀》,这一年杜甫53岁。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诗圣杜甫《旅夜抒怀》中的最后两句。这两句的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清冷的夜空中,群星低垂,平野开阔,一只孤独的沙鸥徘徊于天地之间,声声悲鸣显得是那么凄惨悲凉。而作者实际的用意是:以物喻人,以鸥自喻。此时的自己不正是这广袤天地间的一只渺小的沙鸥吗?

这首诗写于旅途中,夜晚的平野更为开阔,迷人。“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作者笔下的景色是何等的优美,这是一种凄美之情,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岸边的小草,竖起高高桅杆的孤舟飘泊在夜晚的江中,夜空中群星低垂,平野开阔,水中的明月随着大江涌动……而诗人此时的心情却是万分沉重,他不甘于只做一个文人,只做一个庸官,要为苦难的百姓做些事情,要精忠报国。但是他的耿介直言,却给带来了被革职的灾难。于是诗人感慨万分,发出了“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的慨叹。自己漂泊不定的景地,竞变成了这只小小的沙鸥。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过表现平民疾苦生活的诗篇无数。为平民百姓上书***,但由于朝政的***,怀才不遇,屡遭贬谪。这首诗可谓是情景交融,用景色之美,更衬托出自己孤独无助的遭遇之痛。“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成了诗人真实的写照。无奈,无助,忧国忧民,在苦难中煎熬,直到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