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韦庄,《萻萨蛮》***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二,民国,于右任,《壬子元日》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三,唐,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四,唐,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喜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五,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六,唐,王知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八,王昌龄,巜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九,唐,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一
十,唐,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即描写了春日之景象,又充满人间思念之情感,却有显得悲切之中的一种自然美,并成为千古名篇,而且在岁月之河中,无论在哪一阶段,无论哪一阶层,都爱咏之唱之,并且能抒发出广大人群的怀念之情,产生广泛的共鸣,这样的名篇才是千古名篇。
有的诗词写的很好,但只局限于文人的自我慰恋,虽然很阳春白雪,又怎能使广泛的世人喜欢呢。有的诗词过于大白话,属下里巴人,乡土气息是浓了些,但缺乏高雅,难免登不了大雅之堂。只有雅俗共赏之名篇,才能称得上不朽。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虽然全篇无一个春字,却将春日景象体现的气象万千,在抒发出人们的悲切之时,又活泼动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知杏花村。
谢谢邀请。春节诗词佳句多之又多,独爱袁凯的【客中除夕】,
今夕是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年岁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袁凯,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除夕夜,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而诗人却在除夕之夜不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有感情。诗人首句以反问的方式,诉说除夕之夜,漂泊在外的异乡人说起了故乡,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纸上。过年本应家家户户合家团聚,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回,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而自己有儿有女却不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游子在外,竟连自己的儿女近况如何都不了解,不禁辛酸。造成游子除夕之夜有家不能归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元末时期的战争频繁,同时表达出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
在战乱频繁的背景下,诗人只能无奈的独居异乡。
袁凯此诗,语言自然朴实,浅显易懂,音节响亮,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对除夕之夜,因各种原因不能回家团聚的人们有着极大的共鸣,非常容易从本诗中找到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受,可谓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