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斶说齐王》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齐宣王的骄倨和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
【原文】
颜斶说齐王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者,死不赦。’今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 :“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
颜斶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智谋之士,他不仅擅长治国理政,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当齐宣王见到颜斶时,他大吃一惊,因为颜斶的面色和皮肤看起来非常“丑陋”。于是,齐宣王对他差评颇多,并质疑他的才华是否与其在外貌上的缺陷对比强劲。然而,颜斶毫不惧怕,他提出了一些有关“美丑”在成才中的作用的宝贵见解。他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美丑常在,才气常在。一位有才华的人不应该被其外貌表象所掩盖,我们真正应该评估的是其实际才华、工作能力和实际业绩。”齐宣王听后大为欢喜,对颜斶深表敬意,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判断。
从颜斶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外貌平凡,但其实他拥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如智慧、机智、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他的人生旅程证明了实际能力和表面形象之间的关系,实际才华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将会生长为一个个杰出的人才。
综上所述,颜斶是一个睿智善辩、有气节和骨气的士大夫。他拒绝齐宣王的引诱而返璞归真,既表现了士人不慕权势、洁身自爱的傲气与骨气,也留下了古代隐士明哲保身、逃避现实的缩影。
《齐宣王见颜斶》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是战国时期的一篇文言文。文章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塑造了颜斶不畏权势、不慕荣华、不畏艰苦的人物形象。
颜斶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高士,他博学多才,明于礼义,对齐国国君和士大夫都有过深刻的影响。在《齐宣王见颜斶》中,颜斶通过与齐宣王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士大夫的看法。他认为士大夫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应该依附于权贵,更不应该为了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他还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现了士大夫应该有的气节和操守,赢得了齐宣王的尊重和信任。
总的来说,颜斶是一个有气节、有操守、有才华的人,他的形象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返璞归真,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齐策四》
“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真不辱也。”(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后人把这句话中的“归真反璞”提炼为成语“返璞归真”,也作“归真反璞”。
意思:“返璞归真”这则成语告诉人们,凡事要看清它的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蒙蔽。故事中的卞和明明献上的是美玉,却被只注重外表的玉匠判定为石头。不但没有成功献玉,反而被砍去双脚。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并不能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而总是首先看到事物的表象,因此常常给人以错觉。这就需要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观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剥去事物外在的***象,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