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邀请。
《旧唐书》和《新唐书》里,确实对李白的记载很少,只是简单扼要的讲达了李白一生的经历,对其许多故事着墨极少,都是一笔带过。关于李白的诗词,更没有作过介绍。这样就让人觉的,李白的记载在两本《唐书》中都很单薄。
被后世称为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被大诗人贺知章惊呼为“谪仙人”的诗仙李白,为什么在官方的正史里这么不受待见呢?是有其原因的。
一、李白在政治上没有建树。唐玄宗赏识的是李白在诗词上的才华,只封了他一个六品的翰林待诏。说白了,就是留李白在身边,为老唐家写些歌功颂德的拍马屁的诗文。因此,在政治上没有讴歌的本钱。
二、没有政治上的盟友。李白的政治智商基本为零。李白在长安呆了三年,结交的都是一些文人墨客,或者和他一样,纵酒狂歌的人,从不巴结权贵,不然的话,也不会让高力士给他脱靴。所以,在官方人脉中,没有人为他说话。
三、李白的狂荡不羁。杜甫有一首七绝描写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是藐视权贵的,因此,《旧唐书·李白传》写李白“酣歌纵酒”。从喝酒开头,到喝酒致死,这样的一生,所以非常的简单。
四、李白经典的诗词太多。如果要在李白的列传里,介绍李白的经典诗词,你引用了这首,就不可能丢了那首,难以摘选。避免写李白的篇幅冗长,索性省略。
《旧唐书》是非常省略地讲述了李白一生的经历。但是,一百多年后的《新唐书》,对李白这位大诗人,也只是在旧唐书的框架上,稍微地添了些笔墨。对于李白的诗,笼统地带了一笔,“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算是官方正史里承认了诗仙李白的诗是一绝吧。
正所谓
,“***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白的伟大,并不是一本《唐书》就能够掩盖的,而是因为他的诗歌,真正的受到了广大的老百姓的喜爱。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点评。
李白,以诗闻名,闻名于文坛,闻名于天下,杜甫有诗赞诸葛亮 说:“诸葛大名垂宇宙”,本将军认为李白大名同样垂宇宙。清朝诗人也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古传,确实,诗仙之名甚至比些王侯将相还要如雷贯耳,他的诗大气磅礴,才华横溢,设想雄浑瑰丽,出神入化,让无数狂生折服得五体投地,俨然成为了唐诗的名片。然而,翻开新旧两《唐书》,其中关于李白的记录之简,之少与其鼎鼎大名竟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落差,这与那些至今已湮没无闻却在书中占据着大量篇幅者相比,不能不让人掩卷长思。
李白仅仅是个文人,虽然凭借诗名,被唐玄宗召入翰林院供职,然而那只是“待诏”,是种闲职,皇帝高兴时就为皇帝送上精美华章,给皇帝解闷逗乐。看着是个官, 看似荣华富贵,实则不过是唐玄宗的高级玩物而已。
唐朝,尤其是盛唐,国力强大,重诗,重赋,重华彩文章,由此连带起来重了文人,可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国家政治的花边,是强大国力的光环而已。一个文人即使再口吐锦绣,妙笔生花,行文能使洛阳纸贵,但是如果没有进入官场的核心,获取实权,终究不过流外之人,达不到正统地位。 史书,新旧唐书看似洋洋洒洒林林总总,都还是为了国家统治阶级服务,为皇帝做纪,为大臣列传,文人墨客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李白一生没能实现政治报负封侯拜相,能够在唐书中占得方寸之地已属不易,可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唐书的主要篇幅都是用于记载王侯将相的事迹,李白不属于这一方面。李白属于纯粹的文人,能够在唐书中出现已经很可贵了,这是由史书的性质所决定的。李白名气很大,但只是文学方面的,一个文学诗人能够出现在史书中,已经说明他的伟大评价了。
史书是为了给后人执政借鉴之用的,所以会更侧重于政治经济重要举措等,而李白在政治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建树,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所以不会花很大的篇幅去详细记载。
李白做官时间太短,之后又游历太多地方,行踪不定。史学家对于历史的记载十分严谨的,很难去核对游历期间的那些事情。
求关注点赞。
客观来说,专制政体下,影响社会的主体是帝王将相,故“有二十四史是二十四姓家史”之喟叹!唐代社会运转,有李白不多,无李白不少,体现了文人们的命运,只能如此而已。李白的官职是“翰林待召”,帮闲而已。修史的史官也是文人,但却是重要的角色,因其操后世褒贬之刀笔。历来史家均高于文人,即此之故。一一其实,文人创造文化艺术,也是社会推动力,却薄待之。李白已算万幸了,君不见,蒲松龄、曹雪芹,生活凄惨悲凉?
谢谢邀请。在谈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唐书》是本什么样的书,实际上《唐书》流传于世的有两种,一种成书于五代时期的后晋,一种是宋朝宋祁、欧阳修编纂的,二者都是在实录的基础上撰写的唐朝的国史,我们所说的《唐书》其实就是《旧唐书》的原名。其中关于李白的记载,在《旧唐书》的第一百九十卷(下),不过502个字,与二百卷的大部头相比,的确是沧海一粟,但这也是事出有因的。
首先,李白记载少是由史书的性质和写作特点决定的。通过前面的粗略介绍,我们大致明白了《旧唐书》的性质,它是史书,讲究的是系统、全面和尽量的还原真实,其包括“本纪”、“志”、“列传”三个大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大百科全书。以李白的历史地位,他只能在《列传》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在《旧唐书》里是重头戏,200卷的篇幅,占了150卷,也就是说这个里面包含的内容最为丰富,除了唐代各朝皇帝外,其他的王公大臣、各界名流、代表人物、友邻邦国乃至黄巢等农民起义军将领都有一席之地。如此看来,李白虽然名气很大,但毕竟只是某一个方面的代表人物,不可能大篇幅的去写,这实在是由史书的写作特点决定的。
其次,李白的记载少只是一个“相对数量”。作为后人编修的一国的国史,除了保持历史连续性的考虑外,一个重要功能作用就是为后代执政提供借鉴。从这一点来说,《旧唐书》侧重的是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举措、重要情况,其他的不是说不重要,只能说是影响要小一些而已。比如,《旧唐书》对唐顺宗时期的政治改革措施,对唐昭宗时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历史大***记录就非常详细具体。对于唐朝的文化人物,崔颢、王昌龄、孟浩然等人,《旧唐书》的记载只有几十个字,李白虽然篇幅不算大,但也已经处于一众文化人中的第一梯队,并且,在《李白传》最后还说他“有文集20卷行于世”,评价已然是很高了。
最后,李白记载少也与《旧唐书》成书仓促有一定关系。从后晋天福六年开始立项,到开运二年成书,《旧唐书》的编撰总共用了四年的时间,对于修史来说,时间真的是有点太短。虽然五代时期距唐朝灭亡时间不远,但由于五代时期王朝更迭频繁,社会动荡,编撰者几番换人,其中的疏漏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才有了后来欧阳修等人的重修的《新唐书》,这本书足足用了17年。在《新唐书》中,关于李白的记载有了较大篇幅的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关于李白的记载都不算多,但这并非意味对李白历史、文化地位的轻视,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一点《唐书》是史书,一个诗人在史书上有位置就已经说明了他的伟大和不朽。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一共1010首李白全集
第一集(古诗五十九首)
第二集(乐府三十首)
第三集(乐府三十七首)
第四集(乐府四十四首)
第五集(乐府三十八首)
第六集(古近体诗二十八首)
第七集(古近体诗五十三首)
第八集(古近体诗四十三首)
第九集(古近体诗二十四首)
李白一共写了1010首诗,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