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回答,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为汉族,名为平,又称正则,号灵均,是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是历史上最早的爱国诗人,也是世界著名之人物。他主張内要举贤纳才,明确律法,以民为本。外要联盟抗击,一致对外。他著有爱国诗篇《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渔父》《卜居》《远游》等名作,诗中充滿了爱国爱民之情。屈原在楚国也为过官,但因为楚怀王和顷襄王不听屈原的衷言,使国家衰落,屈原含恨跳江自尽,以表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忠心。屈原是真实存在的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记载。
谢邀!第一个提出"史无屈原论"的人是晚清时期的廖平。理由是屈原的25篇赋著录他人,故词重意复,工拙不一,非屈原一人所作,是司马迁为了倒秦,虚构了这么一个***儒家人物。后来胡适又认定了屈原是一个理想中的忠臣,认为屈原是处在战国时代,在汉前,"士无常君,国无定臣""朝秦暮楚,楚材晋用"。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忠臣。后来还有胡适的***等人在用楚辞,离骚的问世时间来证明屈原是个"箭垛“,是人们拼凑起来的榜样式人物。他们的论证又遭到闻一多,郭沫若,陆侃如等人的反驳:认为胡适考证不严谨,黔中汉中分不清,自相矛盾,离骚决不是刘安的作品,秦朝确有屈原此人,关键是屈原的以前作品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烧掉了,所以人们怀疑后来冒出来的楚辞是伪造,屈原人物是虚构。
我是宁愿信其有,也不信其无。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宁愿相信郭沫若的考证,史上有屈原。因为郭沫若是个通今博古的奇才。
谢谢邀请。本人没有怀疑过屈原存在的真实性问题,在过去的写作中也把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诗人来展现。
关于有无屈原这个人的争论,以前也看过相关的论文,觉得屈原不存在的观点有点偏,论点论据不能令人信服。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看过几遍,从不认为司马迁在胡编。
至于屈原材料“孤证”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司马迁当年能见到的材料,后人不一定都能见到,我国历史上曾遭到几次大的毁书,我们查一查二十四史中的《经籍志》就会发现,很多书籍有的是在编写《经籍志》前就散失了,有的是后来散失的,有多少书籍和重要资料没有保存下来,很难说清楚。换句话说,你能证明屈原是“孤证”,但很难证明司马迁写屈原时用的是“孤证”。
说楚辞中工拙不一,非出自屈原一人之手,进而否定屈原的存在,也很难服人。司马迁也没有明确表述过楚辞都是屈原所作。
胡适关于历史上不存在屈原的问题,近百年来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反驳。胡适本人应该承认了自己的轻率,因为他发了那篇文章以后,再也没有关于屈原的文章,对所有诟病他的文章没有回应,更没有反击,以胡适的才学,他怎么可能容忍那么多人的“商榷”反驳呢?
司马迁在这篇列传的最后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哀怜屈原的志向,来到长沙,观览屈原自沉的汨罗江,无法不垂涕惋叹,钦佩他高洁的人品。看了贾谊悼念屈原的辞赋后,又怪屈原凭自身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能容身,何必非要沉江?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体会到了等同生死,看轻去留的道理,又豁然抛弃了以前的想法。
这里司马迁说得非常清楚了,他把自己对屈原认识的心路历程说得很明白,也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到汨罗江去凭吊屈原,发出了自己的感叹。我们读一读这篇列传,一个真实的屈原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敬仰。所以说,历史上真的有屈原这个人。
鸣久的观点不一定正确,读者朋友有何不同意见可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探讨。
我认为屈原是真实存在的。屈原去世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是公元前104-前91年,距离屈原去世时间180年左右,时间较短,司马迁不会傻到虚构一个距离他时间这么短的人物;他写《史记》一定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并会尽可能地去鉴定真伪从而去伪存真;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史学家,如果虚构历史,绝对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声誉,这样还有谁去信、去看他费尽心血写的史书呢?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历史上有记载。屈原投江和司马迁写《史记》时间间隔并不长,司马迁也没必要杜撰出一个历史人物。屈原父亲在楚国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怎么就说是虚构的?现在的人对历史人物一概否定,远的不说。***有人质疑,狼牙山五壮士有人质疑,邱少云、黄继光有人质疑,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了?脑袋被门夹了吧!那么好吧,没有屈原,把端午节也取消吧!这样能满足一部分人的不良用心,最好把中国历史全部推翻,让那些人来写吧!
没有看过,不知道屈原那国人,只知道五月初五是祭奠屈原了,只要是祭奠的人都是为了国家而死的,不能说孤独,是那样的人就不会孤独,心里都是为了国家而命运不好,报国无门奸臣当到,映运而死的。所以才会祭奠屈原,
渔父的态度是:“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取的态度,不是消极的回避,也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顺应历史自然发展的潮流,以自然变化为法则,与世界同步。
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这就是所谓的识时务者为俊杰,道法自然,顺天应人的道理。渔父代表的是道家的主要思想和处事生活方式。“无为而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