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奕詝和恭亲王奕訢都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奕詝是皇四子,奕訢是皇六子。
兄弟二人在年少的时候感情还是不错的。
因为咸丰皇帝幼年丧母,所以道光就把他交给奕訢的生母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她对兄弟二人一视同仁,呵护备至。所以奕䜣和奕詝兄弟二人从小朝夕相处,手足情深。
但二人的感情并不稳固,他们有很大的利益冲突——皇位之争。
问题就在,兄弟两个人都很有优势,奕訢在才华方面甚至比哥哥奕詝略胜一筹,但好在两人并没有像康熙朝“九子夺嫡”那样有激烈的争斗,因为“秘密立储制”的设立,把“选谁做继承人”这个难题抛给了道光帝。
对于道光帝来说,这俩兄弟实在难以抉择。
奕訢天资聪颖,颇有才气,从小就学习了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百家经典,诗文,他身强体壮,善于武功骑射。
奕詝就逊色一些,他曾经打猎时坠马伤股,留下了残疾,行动不便,而且资质一般。但他也有三个优势:
第一,奕詝幼年时得过天花,以后就免于因为天花丧命;
第二,奕詝是皇后所生的嫡子,同时也是当时实际意义的长子,古代有“立嫡立长”的传统;
咸丰帝母妃早逝,后由静贵妃也就是恭亲王生母抚养,由于年龄相当,两个人在一起长大,感情自然好!
但是,从各方面对比,恭亲王比咸丰还要优秀!作为皇子,谁都想成为未来的皇上。
没有想到,结果是:咸丰如愿登甚,恭亲王仅仅是封为亲王,非常的不爽!因为,昔日平起平坐,如今君臣有别!于是,俩个人之间不和的***播下了!
由于静贵妃曾经抚养过咸丰。在咸丰登基后,恭亲王好想咸丰封他的母妃当皇太后!
这一点心思,咸丰当然看得出。也就是不封!
咸丰只是把自己的生母尊为皇太后!
直到静贵妃快不行了时,恭亲王亲自讨赏封,咸丰骑虎难下不得已才同意的!
咸丰觉得自己被要胁,非常的不爽。
在处理完静贵妃丧事后,咸丰就下旨了:
天家无父子,更何况是并非同母的兄弟之间,事实上,咸丰帝奕詝与恭亲王奕訢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用恶劣来形容,反而这对兄弟的关系也还算不错了。奕詝与奕訢从小一起长大,咸丰朝前期奕訢颇得圣宠,奕訢长子载澄之名还是咸丰帝亲赐,咸丰三年奕詝让奕訢在军机处行走,更是直接打破了清朝规制皇子不得干政的传统。
奕訢奕詝兄弟俩的关系真正开始疏远,主要还是因为康慈皇贵太妃之死,除此之外,奕訢文武双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在奕詝之上,而咸丰帝膝下子嗣单薄,出于皇位考量,奕詝处处防着奕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这也是咸丰帝驾崩之时选择了顾命八大臣辅政,反而将自己的亲兄弟奕詝排除在外的重要原因。
咸丰帝奕詝是道光帝第四子,而恭亲王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奕詝的生母是道光帝继后钮祜禄氏,也就是当年盛宠一时的孝全成皇后,不过孝全成皇后早逝,年幼的奕詝从小就被养在了奕訢的生母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膝下。孝全成皇后死后,静贵妃成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事务,成为了有实无名的后宫之主。
奕詝与奕訢兄弟俩虽不是同母,但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由静皇贵妃抚养,而且两人也就差了两岁而已,彼此之间感情很好。作为养母,静皇贵妃对待奕詝甚至比对待自己的亲儿子奕訢更加用心也更加疼爱,在奕詝登基之前,两人关系非常融洽,而真的开始改变还是因为奕詝最终被立储,尤其是正式登基以后。
如果单纯以才能来看,奕訢似乎更加优秀,当年道光帝在立储的时候也是在这两兄弟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还是因为奕詝的老师杜受田从中出谋划策,再加上道光帝对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一往情深,这才让奕詝成为了储君。而奕詝成为储君,年轻气盛的奕訢心中未必就那么心服口服,兄弟俩如此生出嫌隙也很正常。
更重要的是,道光帝驾崩后奕詝登基,按照礼法尊奉静皇贵妃为“皇贵太妃”,然而奕訢认为自己的母亲养育兄长多年,又以皇贵妃身份管理后宫,奕詝若感念养育之恩就该尊奉母亲为皇太后,不过奕詝始终都没有这么做。而后康慈皇贵太妃病重,奕訢请旨册封,奕詝只是“哦”了一声,没想到奕詝直接传旨册封生母为皇太后,引起奕詝极大不满。
除此之外还有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皇位。咸丰帝奕詝后宫颇多,但尴尬的是其膝下子嗣单薄,仅有两个皇子还夭折了一个,子嗣不繁且将来未知,而眼看着自己的弟弟奕訢能力突出而且城府颇深,奕詝也很担忧将来皇位无法在自己这一支顺利传承,而被奕訢所得。所以自始至终,咸丰帝对奕訢都是若即若离,既相当重用,却又时刻提防着。
咸丰十一年,奕詝在热河驾崩,临终前留下遗诏对身后事做出安排,让八大臣襄赞朝政,给两宫太后即慈禧慈安留下“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玺,各方进行制衡,而在这些安排之中咸丰帝直接将自己的兄弟恭亲王排除在外了。奕詝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其子载淳年幼,而恭亲王实力长大,最终取而代之,如同明朝靖难之变那般叔夺侄位。
咸丰和恭亲王两个人研习刀法武术,兵器还曾被道光帝赐名的这件事来看,兄弟俩小时总是在一起,感情还是不错的。咸丰的生母很得道光帝的宠爱,子,当然也会因母的受宠而更贵。但是她去世的早,咸丰被父亲交由恭亲王的生母照顾。母亲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是人之常情。从咸丰登基后恭亲王几次想请封自己生母为太后的要求被咸丰拒绝,可以看出,咸丰一些不满,也许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大的不满都是日常很多小事积累出来的。这些还和政治无关。恭亲王很有能力,咸丰受杜受田指导,用巧力取得胜利,也许在恭亲王眼里很不屑。咸丰比较忌惮恭亲王的能力和势力,宁可不用他的才,也要保证自己的权威。以至于后来把恭亲王完全排除在政治核心之外,恭亲王满腹抱负却落得一个清闲王爷的境遇。恰逢咸丰赶上了大清,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最艰难的时代背景,恭亲王毕竟也是爱新觉罗家族高级皇室的成员,看着咸丰从意气风发到无力回天,最早选择慢性***般的放纵,恨铁不成钢的那口气,又不能撒在咸丰身上。几个方面,兄弟二人不和也是情理之中。
咸丰十岁时,生母去世,被恭亲王的母亲养大的。两兄弟年纪相仿,本来亲密无间。但皇子间的感情,被附加上了太多的利益,本就不可能纯粹。
整个清朝,关系最好的一对皇子是雍正帝与怡亲王。那是两个人并肩从艰难中走过来,还在于怡亲王也没有争位的资格和野心。
而咸丰帝奕詝与恭亲王奕䜣兄弟,却并不属于此列。两人的父亲道光帝是整个清朝得位最正的——嫡长子继承皇位。但清朝传到道光帝手里,已经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
***战争打响,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继承人问题上,本来有三个皇子可供选择,但又先后去世。道光帝可算是诸事不顺。
但在1831年开始,两年内接连诞下三个皇子。老四奕詝、老五奕誴、老六奕䜣。之后虽然还有三个皇子,但都比较小,没有竞争资格。而老五奕誴15岁时被过继给宗室,属于早早出局。于是,少年的奕詝与奕䜣这对兄弟,便开始了对皇位的竞争。
如果说,不想竞争呢?不想竞争的老五奕誴,早就被排除出去了(也有证据表明,奕誴本来就不是那块料)。愿意留下的,那就是有意争取皇位的人。
关于灯笼的诗句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唐代: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译文: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2.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宋代: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译文: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收拾起旅枕残梦。
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唐代:李商隐《观灯乐行》
译文: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4.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宋代: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译文: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