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简介介绍,杜甫草堂简介介绍100字

tamoadmin 诗词欣赏 2024-12-03 4 0

杜甫草堂是杜甫故居杜甫是成都人吗?

杜甫是河南人,在长安谋职。安史之乱来成都。穷极潦倒。几间草房修了一年多,美名曰"草堂"。大风一吹,"卷我屋上三重茅",可见很不结实。杜甫在此地住得久,写诗很多,所以杜甫草堂名声大。现在的纪念性建筑是后人建的。在"少陵草堂"石碑旁有一“川西民居",许多外地旅游者把它当成昔日杜宅。哈哈,一千多年了,草房还能保存下来吗?

  • 杜甫生于712年的河南府巩县,自幼好学,七岁便能作诗。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 杜甫自身难保,选择了北上逃离战乱,却不幸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后来,他投奔唐肃宗,得了个“左拾遗”的小官。

杜甫草堂简介介绍,杜甫草堂简介介绍100字
  • 他的仕途不顺利。便对政治失望,选择了放弃官职。
  • 他来到成都,过起了田园生活。但他内心依然痛苦,想到那些苦苦挣扎在生死线,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他就日夜不得安寝。

他选择了离开,到达了夔州。

  • 在夔州住了两年之后,他又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 他途经岳阳楼,做出了千古的诗句。

岳阳并非他的安居之所,他又因战乱而不得不四处漂泊。

他在船上写下了他最后一首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在诗中,他回顾自己潦倒无成的一生,吩咐了后事,和对家国的忧愁。

  • 他自己过的凄惨,却仍然心系着天下。
  • 770年冬,杜甫在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因此,杜甫不是成都人,而是河南人。

因为战乱,杜甫不得不四处漂泊,杜甫草堂成名是因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在那里写的,因此有了杜甫草堂。

去成都旅游,为何许多人去60元门票的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属于人文旅游景区,就如同一部分人热衷于喜爱登山旅行一样,是人们对旅游的偏好。把人文旅游景区的门票用价值高低来衡量是一个误区。就好比有的人宁肯用60元去杜甫草堂接受文化熏陶,也不愿意花60元看场电影一样,各有所得。

岁月如梭,一晃我们都有很多很多年没有再见面了吧,不知你身在何方,过得怎样?此时的成都已过白露,连日的秋雨缠绵,让人觉得乏味、沮丧、失落。前日我偶尔路过草堂,不知为何却再也挪不开脚步,我似乎听到了你的声音、再一次看到了你的背影……

如今的杜甫草堂一如当年,一样的安静,细腻。古朴的大门,高悬的褐底白字的匾联,一条蜿蜒曲径的石板路慢慢向前延伸,满眼的苍翠欲滴,高挑的屋檐下那断断落落滴下的水珠,不由得让我跟着当年的你一直往前走。

一路穿过大廨、诗史堂、柴门,来到最后一重工部祠。抬头伫立于此,当我读到“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这幅楹联时,心中涌起一丝丝的思念。我清晰的记得你曾经说过,这幅楹联是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为草堂撰写的,这副对联记录了成都杜甫草堂“人日游”习俗,同时也是由杜甫与高适的唱酬故事演绎而来的。杜甫早年漫游时,曾与李白、高适两位大诗人相遇。他们一道畅游梁宋,饮酒论诗,情同手足,结下了真挚的友谊。杜甫流寓成都,高适也恰巧在蜀州(今崇州)刺史任上,便常资助杜甫。(公元761年)高适在正月初七即“人日”那天题诗寄赠杜甫,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当时杜甫未及时作答。后来杜甫离开四川,(公元770年)漂泊于湖南的杜甫一日偶翻书帙,重新读到高适这首诗时,高适早已亡故。睹物伤情,感事怀人,杜甫遂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以寄托哀思:“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进泪幽吟事如昨……”这和着心泪唱出的诗句着实令人感动肺腑,杜甫高适两人“人日”唱和的故事便传为诗坛佳话。清咸丰四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特地在人日拜谒杜甫草堂,留下了那副对联。自此人们才开始骚人墨客竞相效仿,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挥毫吟诗,凭吊诗圣,久之便成了成都杜甫草堂的风俗。你琅琅的话语声和那炯炯的眼神一次次深深印刻在了我的心里,可惜 当年的我青涩的还不曾读懂这个遥远的典故和那些拗口的诗句,只觉得面前的你是如此的博学,却又遥不可及。

不知那时的你究竟吟诵了多少诗句,懵懵懂懂的我跟随在你高大挺拔的身后,向东略过少陵草堂的石碑,幽静的浣花祠,精致的盆景园。在绿竹环绕的红墙花径里,你从背包里取出一张卡片,浅浅的阳光拂过你隽秀的字迹:“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接过那诗笺时,我几乎不敢抬头看你的眼睛。只听你轻轻的说不久后会离开学校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你就已经消失在那条快到尽头的花径后了,只剩下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当时的我好想和你挥手说声:我们会再见的吧?可惜,你最后只留给我了一个永远的背影。

雨后潮湿的空气里突然弥漫着你的呼吸,我伸出双臂想要拥入怀中。一颗莹莹的水珠从高高的竹叶间滑落,滴落在我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