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少年成名的原因首先来自于,从小接受父亲的严格家庭教育,还有他放荡不羁,清新自然的文风,当然还有他的伯乐欧阳修的赏识。
苏轼的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里面唯一没有考上进士的人。《三字经》里面的苏老泉就是苏洵。清朝学者邵仁泓曾经在研究《苏老泉先生全集序》里面,就评价了苏轼和苏辙的成功缘由。
苏轼两兄弟他们有自己的雄才伟略,但是他们的父亲苏洵,没有考上科举,没有好的导师能够自学成才,和两子并列“唐宋八大家”绝对不是一蹴而就,跟他自身的才华和勤奋分不开的。
而且,苏洵的散文自成一派,可以与当时的唐宋一流散文家抗衡。可想而知,父亲有这样的水平,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格的家风的。
这对苏轼和苏辙后来的少年成名,有着极其重大的关系。苏轼闻风清新自然,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让人不禁感叹:苏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人生有着怎样的感慨,能够写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唯美浪漫的诗词。
只能说这样有着良好文学修养的古代文坛巨匠,对人生有着不一样的感悟和寄托。寄托于“乘风追”,寄托于“起舞弄清影“里。
苏轼的少年成名也离不开他的恩师伯乐欧阳修,就因为欧阳修是当时他的应试考官,对他的文风大加赞赏,苏轼才有可能名镇京都,被大众所认可。如果没有欧阳修的推荐,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苏轼以及“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了。
1、本身博古通今,才高八斗,颜容奇伟,生性豪爽豁达易于相处
2、得到当事文坛把关者欧阳修等人的赏识,更年纪轻轻几乎状元及第(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避嫌没有判为第一)
3、出自书香门第,父亲苏洵当时已经游历多年,弟弟苏辙与其同科进举,一时苏门名声大振
4、北宋以文人为重,文学气息浓重,对于有才学的知识分子相当尊重
苏轼少年时期,才华出众,但他的生命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自幼年起便接受文学和哲学教育,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垮他,反而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人格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少年成名,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敢于对文学进行大胆的革新和创造,这反映了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苏轼少年时期就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对政治问题持有独立的见解。尽管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
苏轼的少年成名,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他善于观察自然,从中汲取灵感。他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如他在《赤壁赋》中写到的“水月之流逝”,表达了他对自然永恒和人生变化的思考。
总的来说,苏轼的少年成名既是他个人天赋和努力的体现,也是他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的反映。这些经历和成就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央视9套记录频道节目百家讲坛里讲述宋朝大文豪苏轼一生成败得失的共有十期,分别是:
第1集 少年成名
第2集 初出茅庐
第3集 大难临头
第4集 潇洒东坡
第5集 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