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更正一下,王之涣写的是长歌行,长恨歌是白居易所作。
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谢谢这位朋友邀请,唐朝是我国诗歌的一个登峰造极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种类丰富,朗朗上口,气势恢宏。山西诗人也是非常多的,据统计山西籍的诗人有80多人,占可考证的唐朝诗人的十分之一。下面介绍几个比较出名的山西籍唐朝诗人。
白居易:太原人,有“诗王”“诗魔”之称,其《琵琶行》,《长恨歌》脍炙人口。
王之涣:太原人,比如他的《登鹳雀楼》。
王瀚:太原人,比如他的《凉州词》。
王昌龄:太原人,被称为“七绝圣手”。
鹳雀楼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作者王之涣简介
1、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诗人。 2、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迎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楼指的是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更上一层楼的楼指的鹳雀楼,它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建筑之一。鹳雀楼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现存的鹳雀楼为明代重建,是一座木结构、八角形、七层高的楼阁式建筑。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句子,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我的家乡就在颧雀楼所在地山西永济,我有一卡通,每年都要去几次,再加上朋友来当地旅游陪着去,我喜欢给别人介绍我的故乡的著名景点:鹳雀楼、普救寺、唐铁牛、五老峰等景点的故事。
鹳雀楼,在我市的西北方向,它与黄鹤楼、岳阳楼、藤王阁,通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其实原楼已经毁于元朝战火,现在的五层楼是19***年开建,2002年一期建成,当时由***同志为其题名。记得2002年国庆,慕名而来的游客特别多,我也带着1岁多的儿子去参观,为我们永济市而骄傲。
现在王之涣的塑像在顶楼,每次我去都能看到有游客争先和塑像合影。鹳雀楼一楼大厅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再现了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生动有致,精***真。一到五层分别以浮雕、壁画、雕塑等形式表现在中华历史中具有代表的舜帝、禹帝、关公、柳宗元、司马光等人物故事和传说。并建造了反映河东人民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民间工艺的制盐、冶铁、养蚕、剪纸、年画、社火等。它的内部陈设着重以河东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站在鹳雀楼上,远眺黄河水流过,微风习习,舒适无比。鹳雀楼的景点是永济最著名的一个景点,也是弘扬华夏文明的一个典范。
我为我的家乡骄傲,我为王之涣写的这首词颂扬我的家乡而骄傲!
但是王之涣这词肯定不是在鹳雀楼第二层写“更上一层楼”。因为首先鹳雀楼不止二层,而我也试站在第二层上感受过,并无“欲穷千里目”的宏伟之感。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登高放眼。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可以说必须站在二层以上才能看到远处滚滚而过的“黄河入海流”,后两句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可以说是边登高边感叹,不上到最顶层是没有这种一气呵成的感觉的,从而使这首诗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所以,这首诗肯定不是在二层作下的,而是登高而作。
鹳雀楼真的很美,很宏伟,到了永济不登上鹳雀楼,真的是一生的遗憾。每次去鹳雀楼,我都会在这个地方留影。这里楼水相映,尤其是春天柳条低垂,风景宜人。
希望你们来这里旅游,我会做个好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