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锄禾日当午的诗名叫什么

tamoadmin 诗词鉴赏 2024-12-09 5 0

如何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悯农》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社会,每次社会动荡,改朝换代都与农业产出,土地兼并,地主门阀,氏族豪强,攫取土地,粮食,农作物有关。

贵族士大夫阶层通过《悯农》这些诗句告诫世人,悯农惜食。同时,暗讽权贵阶层的不劳而获,锦衣玉食的奢侈糜烂生活。唐诗人李绅以此展现读书人忧国忧民,体恤农夫,不畏权贵的气节。

这首悯农的千古绝唱,前二句区区十个字,就给人勾画出一幅农夫辛勤耕作的田间劳作景象,有静有动,有物有色,细节的白描,还让人感受到了阳光的温度。李绅对田间农夫的观察入微。后十个字感慨万千,字字千钧。谁知盘中餐!既是对内心的询问,更是对世人良心的拷问。粒粒皆辛苦,悯农的大情怀,再次展示无疑,告诫世人珍惜所得。

锄禾日当午,锄禾日当午的诗名叫什么

衍生出李绅这种贵族士大夫阶层“修齐治平”的儒家情怀,珍惜大自然所赐,感恩劳作与付出,倡导世人农耕立国,勤俭持家。

每天东方鱼肚白时,天刚放亮就起来到地里去铲地,一直干到炎热的晌午,又累又热的汗水从脸上流下来掉到了禾苗上,然后又滚落到了土里。

谁知道饭碗中的饭,粒粒都是农民用辛苦勤劳的汗水换来的。

通过此诗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理解,也是对农民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当时社会那些***,资本主义贵族和在树荫底下乘凉消遣的公子王孙的一个极大讽刺。他们怎么知道每顿丰盛的饭菜是农民经过起早贪黑,风霜雨露顶着炎炎的烈日用汗水换来的。

同时也是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

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诗作《悯农》之二。

全诗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意思是: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诗歌描写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劳作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2018年3月28日,我写了首词,现找出来献给大家,请多指正。

鹧鸪天-夏锄禾(词林正韵)

烈日锄禾田地间,口干壶水早喝完。

饥肠辘辘艰难忍,汗水淋淋湿透衫。

粗茧手,背驼弯。脸庞黑黝皱纹添。

谁知粒粒皆辛苦? 不易当思每顿餐。


可能有深意,“日当午”以一日喻一年,午则为五月或十月,如果放在更久远的历史(将来)考虑,午指特定的时空,午为马,当午即司马可能就是弼马温。

汗滴禾下土应该是当午的一个外在表现,汗如雨下,是个需(儒)卦。

粒粒皆辛苦的“辛”(艰辛)“苦”(苦难)怕不是什么好兆头。

准确理解这首诗,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看。首先形式上,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而且是仄韵诗,不拘泥于近体诗格律限制。不讲平仄、粘联等。其次,从内容上看,有这么几点:一是主题,原诗虽以悯农为题,但表达的中心思想却不局限于怜悯农夫,而是揭示餐(粮食)的来之不易;二是表现方法,古体诗表现方法分为赋比兴,这首诗很明显运用兴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作者用前两句描写农夫辛苦劳作场景,后两句转为抒发粮食得来不易感叹;三是营造意境,画面感强烈,感情过度自然。从激发读者怜悯种田农夫,到感叹粮食来之不易一气呵成,了无痕迹。比直接用四句话论述粮食珍贵要好得多。最后还有一点,遣词造句老道,分寸精细。如日当午,比当日午表达更精细,前者表达出锄禾很久了才到正午,后者只能表达在正午时分锄禾。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谁知道我们盘中的粮食,它们粒粒都凝聚着农民的辛苦。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锄禾日当午的故事和寓意?

“锄禾日当午”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绅的《怜农》。全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辛勤劳作,汗珠洒落在种禾苗的土地上。我们碗中的米饭,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寓意就是告诉我们:农民耕种粮食很辛苦,要爱惜我们盘中的粮食。

回答:这个故事说的是农民种粮的辛苦。

寓意我们吃的粮食,每一粒都凝结着种田者的辛勤劳动。
当然不仅仅是粮食,我们的吃穿用度,每一件都是通过别人辛苦劳动得来的。
所以要懂得珍惜物品,不要随便浪费粮食、衣物,随意践踏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尊重,不是有钱没钱可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