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水南北宗的由来
北宗山水的代表人物是李思训,见图3,马远,夏圭等人,把山水画分为南北是明大家董其昌的理论,南北宗论的提出者与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是晚明著名画家、美术鉴赏家和理论家董其昌(1555~1636年)。关于南北分宗的言语曾一再见于他的题跋、画论与著述里,其中比较详细并常被引用的是下面一段: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人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见图2、郭忠恕(熙)、米家父子(米芾和米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二)董其昌与南北宗
其实把南北宋来评价山水是不科学的,看过千古流传下来的作品,你会觉得南中有北北中有南,南北宗论首先在一个以董其昌为核心的小圈子里获得认同,比如他的友人莫是龙与陈继儒的著作里都有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话。不过,由于董其昌的地位特殊,在东南地区隐隐然是艺坛领袖,附骥者众多,这一论断的发明权最终被归于他一人名下,而南北宗论的命运也与对董氏其人的评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晚明乃至整个清代,南北宗论打着董其昌的标签,逐渐成为一种后人认识山水画发展的权威理论,进而演变为描述画史的常识以及评判作品的套语。赞同、引用或沿着同一思路深化南北宗论的画家和理论家很多,而力图调和南北,或者表示怀疑的说法却显得很微弱,反而更衬托出这一理论的影响力之大。
(三)民国和今天的北宗山水
晚清时四王山水流行,其实王时敏等人的山水,受南宋影响很深,这是延续董其昌走王维王蒙的山水风格,民国的北京,大山大川莽莽山林的画风示微,1921年以金北楼成立湖社为标志,北宗山水确立了中国山水的风向标,金城***们大都热衷于北派山水,如陈少梅的大量作品,南方的张大千也大量笔墨,写一山景一草一木,见图5.6,以特写式山川入画,他的***何海霞,把界画的殿宇琼楼亭谢楼台割舍,也画了许多北派青绿山水,溥心畬和启功为代表的皇族画家见图8,也柔毫翰墨在北派江山,就是齐白石***李可染的山水改良,也走了这条路,只是郁郁葱葱的满构图中,柔进的光和影的效果,今天北派山水精彩的,我以为是北京的孙天牧见图9,和天津的张洪千刘维忠等画家,5别的还有很多不在一一介绍。
南北宗为明代董其昌及其朋友所提,并逐步得到认同,他在题跋中将书画与禅宗一样分为南北,北派李思训父子到夏圭、马远为代表,画家画重写实,南宗以王维、吴门画派代表,文人画重写意。于明清画坛形式来说,有一定借坚意义,但是因为分类粗略,近现代不在以此为分水岭。
画分南北宗是董其昌等人瞎编的,拷贝禅宗理论,张冠李戴/断章取义,又经董氏粉丝鼓吹传播从而成了气候。因其这一论断扬南抑北,所以后学画家多以南宗自居,又对南北宗这一理论加以演绎,从而使南宗俨然成了文人画的代名词。从而再没人敢以北宗自居。董其昌本人学识渊博,是一位书画大辞典式的鉴赏家和理论家,但其理论大都是人云亦云并无创造性,其画品也不甚高,大都泥古不化,如果不是生拉硬拽式的认祖归宗,他的画倒是应该归于北宗才合适。
发几张董其昌的画大家看一下可知。
山水画至北宋时已经有非常高的成就,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荆浩,关仝,董源,赵幹 ,郭忠恕等多活动于五代宋初,开创北宋画风…李成,巨然,惠崇,范宽,屈鼎,郭熙,王诜,米芾父子,等都是著名的山水大画家!把山水画推上了历史的最高层。
荆浩:北方山水的开创者,山水画全景构图和皴法技巧,始于荆浩,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用笔有″筋,肉,骨,气"四势之说…主要作品有《匡庐图》,《关山行旅图》,《秋山晚翠图》等。
匡庐图 荆浩
关仝:师从荆浩,有出于蓝之说,喜作秋山林,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主要作品有《关山行旅图》,《秋山晚翠图》,《山溪待渡图》等。
(秋山晚翠图 关仝)
赵幹:多活动于五代,善山水,林木,作品多为南方风景,具有山野情趣,主要作品有《江行初雪图》等。
董源:擅长山水,水墨山水,对后世影响很大,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主要作品有《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笼袖骄民图》等。
(董源 潇湘图)
(董源 笼袖骄民图)
郭忠恕:此人有点陌生,因临过他的作品,又因他是河南洛阳人,作品造型准确,严谨精细,被推为"当时第一",绝对***风范。主要作品有《雪霁江行图》,《明皇避暑宮图》等
(郭忠恕 雪霁江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