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的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在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秦桑低绿枝"是一个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秦桑低绿枝"是这首诗中的一句。"秦桑"指的是秦国的桑树,"低绿枝"指的是枝条。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的场景,秦国的桑树和枝条在阳光下低垂,景色美丽。
这句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首经典之作。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思》
解释:燕地小草刚像丝绒一般柔软纤细,秦地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
赏析: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把想象和怀疑和眼前的真景结合起来,“丝”谐音“思”,“枝”谐音“知”,表现出思妇对丈夫真挚的感情和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