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其二古诗动画讲解,赠别二首其二古诗***

tamoadmin 诗词欣赏 2024-12-13 5 0

送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赠别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一位歌女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赠别二首·其二》原文:

杜牧〔唐代〕

赠别二首其二古诗动画讲解,赠别二首其二古诗视频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多情却似无情全诗的意思?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全诗意思: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怎样赏析王勃的唐诗《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王勃的这首诗说了一个“寂”字,说了一个“寒”字,四句都是写景,但是前两句与后两句写法不同。

先看一下这首诗,《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是眼中所见的景色,单纯的意象描写;

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情景交融,加入了诗人的感受,一句说离别之后所感受的“寂寞”,一句说离别之后的所感到的凄冷。


王勃的诗多写羁旅离别,意象开阔,最著名的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句化用了曹植的诗,成为千古绝唱。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就是前两句是对句,后两句是散行。绝句是不要求对仗的,但是王勃的绝句在前二句对仗非常普遍,

例如: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 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 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碧砌:青石台阶。2,飞月:悬在高空的明月。3,江山:江水和高山。

这是王勃旅居巴蜀期间的送别之作。这首诗为两首,沈徳潜在《唐诗别裁》选录了第一首,但后人都认为第二首最佳。

作者以江、山、月、夜、亭为意象,虽只是描绘了当时送别的景象,但景物中融入了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句句透露出伤感离别,将离别之苦浑然天成的融入景色描写中,使全诗的境界呈现出空灵蕴藉之美。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指出,这首诗是句顶次句,就是一三句都写离亭,二四句写离亭远眺之景。并且称赞诗末之句的“寒”字最妙,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就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飞月”指出送别的时间流逝之快,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对聚散匆匆的伤怀。“寂寞”和“寒”字,突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把送别后的寂寞与怅然若失之情浑然天成的融入景物中。

原作: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朝·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赏析:

作者王勃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唐代著名诗人,曾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少年聪颖,才华早露,被赞为神童,其文学成就世所公认,仅一首《滕王阁序》就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教化了无数后辈学子。

江亭夜月送别是由两首五绝组成,“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是其中第二首。从诗的题目我们就不难看出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正是利用江、山、月、亭、夜、雾等景物来描写送别之情的。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因为送别是在月夜,“乱烟”应该是夜间的迷雾,“笼碧砌”可以看出夜雾还是挺大的,笼罩着江亭青色的台阶,这“乱”和“笼”字烘托了送别的气氛。由近及远,可以看到天上高悬的月亮向南方移动,顿时一种月亮走,君也走的别情愁绪油然而生。

晴好的天被乱云茏罩,云向北快速地漂动显得月南飞。狐独的心难受眼看不清离亭了。江山和我心情一样难受心寒。第一句写天能走的都走了。第二句写地走不了的此时都心寒了。掩字两用写人伤心含泪看不清另一意写亭低头掩面。用写天地人的手法体现出离别后的心情。

谢谢邀请🌹~

《江亭夜月送别》这首诗是王勃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而此两首中的第二首,意境和用字尤其为胜,全诗如下: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代: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青绿的台阶被那乱糟糟的久久不肯散去的烟雾笼罩着,月亮如飞来似的高高升起,静静照耀着江亭的南门。

这离亭周围一片寂静,门虚掩着;那淘淘大江与巍巍高山在此寒夜里都显得那么凄凉。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杜牧《赠别》二首,这二首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  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歌妓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最后两句移情于烛,赋予其人的丰富感情,含思深婉,缠绵悱恻。  作品原文  赠别二首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