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刀类型很多,大概有几百种。我们熟知名称的除了“吴钩”之外,还有唐刀、环首刀、蝴蝶双刀、九环刀、朴刀、太极刀、子母刀、云头刀、斩马刀、仪刀、蜀刀、连环刀、狼牙刀、戒刀、钩刀、鬼头刀、掇刀、割刀、猨刀、雁翅刀等等,不一而足。
用“吴钩”代指兵器,是因为在春秋时期“吴钩”的名气很大。《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阖闾即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
这里的“吴钩”,是一种弯刀或曲刀,适合劈砍。弯刀由刀首、刀身、护手(格)和刀柄所构成。单侧有刃,呈曲线状。刀刃使用经过硬化处理的优质铜,刀背部分用韧性好的金属制成。
曲刀在中国的鼎盛是在唐代以后。当时一些唐朝的文人赋予曲刀一个雅称,称之为“吴钩”。丈夫腰配吴钩、行侠仗义,是一种行侠和英雄气概的表现,文人对此很推崇。谁写诗不吟咏几句吴钩,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诗人。
翻检唐诗,涉及“吴钩”的句子很多,我们来看上几首:
李益《边思》:“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我真不熟悉十八般武器都是什么,您问到的“吳钩”,我仅想到早年小学语文课本中讲到闯王李自成青少年时代为大户当雇工时,拿镰刀跨禾垄铲地之事,在他称王忘本为遮“丑”杀同乡时,另一同乡怕掉头把持镰割地炫称:“大王曾记否,当年骑着青鬃马,手使钩镰枪,打到罐州城……”其中这钩是否是吴钩?是战斗武器之一,也不知这“吳”是吴地还是吴国。我不想搜度娘,那里有现成答案,仅凭自知多少猜多少,不惧见笑,贵在参予是不是?
所谓“吴钩”,意思是指刀刃为曲线形的吴刀。这种刀刃呈曲线状的曲刀,是春秋时代由吴王(相传为阖闾)下令制造的。因其锋利无比,所以留下这个美称。吴钩是南方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代表,具锋利和实用的双重优点。
作为历史爱好者,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唐代诗鬼李贺曾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手无缚鸡之力,才气逼人,却因为父亲的名字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终生禁止参加科举考试。李贺虽是书生,诗歌中蕴含的霸气和豪气却气冲斗牛,仿佛每一首诗都是在用生命去写作,结果英年早逝。
李贺的这首诗中提到了“吴钩”这种古代武器,加上诗人的联想,让吴钩成了一件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利器,在孙皓晖所著的《大秦帝国》中,更是对吴钩有过详尽的描写,让人眼花缭乱,吴钩又与高强的武功联系在了一起。不过,这也是***家的一己之言,仅供参考。那么,如果严格的按照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去考证,吴钩到底是一种什么神秘武器呢?就让我们综合一下相关研究资料,做一个梳理。
【吴钩的传说充满了杀戮和血腥】
据说吴钩这个名字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代的吴国,这与吴王阖闾喜欢收藏名家宝剑有关,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行必下效,吴王爱宝器,能工巧匠们为了制造利刃就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杀死亲子,用来祭刀,可谓人伦丧尽,畜生不如。比如半史料、半***性质的《吴越春秋》就有如下记载:
金者,铜也;钩者,曲也。通过名字可知,吴钩是一种弯曲的兵器,造工精良,其知名度与干将莫邪两把宝剑相同。
【吴钩其实很普通,只是被后世神化了】
根据学者沈融的考证,吴钩只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代钩型兵器的一种,形体弯曲,具有鸟嘴状的尖锋,属于***利器。吴钩并非起源于吴国,而是扬名于吴国,这种钩型武器的使用年限,上至春秋楚庄王时期,下至西汉宣帝时代,范围分布很广。吴钩是一种格斗性兵器,属于当时军队的常规装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吴钩的地位逐级下降,也来越不被人重视。吴钩的衰落消亡与战车的兴衰密切相关,据考证,吴钩是一种类似方天画戟的兵器,但是与之还是有区别。
【吴钩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
观点之一:吴钩其实就是古代的“吴戈”。关于吴钩形态的种种描述,都与“戈”极为相似,大量的文献资料也支持这种观点。
观点之二:吴钩也是一种短兵器“手钩”。这种手钩是从长戈演化而来的,适合于短兵作战,后来这种武器演化成“秦钩”,有考古实物。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两句诗出自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一首,后两句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中的吴钩,文学意义来讲,指锋利的刀剑。单讲吴钩,得先说说钩。
钩是一种刃部向內,用于近战钩杀敌人的白刃格斗兵器。据历代兵书记载,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飞钩、短柄钩、长柄钩。
飞钩不用多说,扔出去或者射出去的钩。短柄钩是从刀剑演化而来的。《汉书·甘延寿传》注:“钩亦兵器,似剑而曲。”《墨子》、《六韬》则记载战国时城防战和坑道战中曾大量使用短柄钩钩敌。后来为了提高杀伤力,又出现了刀状的钩。长柄钩则是从戈、镰演变来的,柄可长达一丈五尺,主要用于城池攻守战。
吴钩,顾名思义,当是吴地产的钩。《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即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 吴钩这二字大概就源于此。百度上更进一步解释为吴地(今苏州一带)所造的一种弯形的刀。究竟是刀还是剑,顾哥手头资料有限,无法究竟。记得《封神演义》中木吒使的是吴钩剑,***中也好像也没有叫吴钩刀的兵器。其实,钻是刀是剑的牛角尖完全用不着。当吴钩进入文学作品后,就成为利刃的代名词,李贺南园诗外,杜甫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当然还有武侠爱好者无人不知的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若因李白诗出现在《侠客行》中而以为“吴钩在古诗中成为了忠义侠士的象征”,就太狭隘,而且偏差了许多。吴钩不仅是游侠、豪杰、好男儿的标配兵器,更是男子汉大丈夫效力疆场,以身许国,为国立功的一种精神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