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屈原在楚国算是一大姓,贵族出身,原先被楚怀王器重,着手楚国的变法,希望能效仿商鞅,让楚国强盛,可是,改革派终究没有好结果,他也知道,他动了郑秀和靳尚,公子子兰的蛋糕,也让他觉得一定会有被处死的一天,可是,他完没有想到,楚怀王上了张仪的当,被扣押在秦国悲愤去世,白起攻陷了郢都,楚国到了亡国的边缘,为了实现让人们醒悟的目标,决定以身殉国。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他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词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可惜他生不逢时,生活在楚国由强变弱的时期。
楚国在楚怀王以前,楚国历代国王都积极进取,任用贤能,给人都是有智慧、有头脑的感觉,但到楚怀王手里楚国开始走下坡路了。怀王刚开始对屈原很信任封他为左徒、三闾大夫总管朝庭内外事务,国家大事都征求他的意见,但是由于屈原生性耿直、嫉恶如仇。为了楚国的强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得罪了一批小人,楚王身边的小人靳尚,公子兰,楚王的宠妃郑袖的不断进谗言陷害他慢慢楚王开始疏远他,不再信任他了。
怀王贪小便宜,宠爱小人多次被秦王玩弄而并不长记性,最后自己被秦国扣留,客死他国。到怀王的儿子公子横继位,更是个糊涂虫。怀王时期的罪人按理说应该受到惩罚,但并没有受到惩罚,靳尚和公子兰还得到公子横(顷襄王)的重用,他们合伙说屈原的坏话,屈原被流放到云梦泽,永远排除到政治的边缘。
屈原非常有才华,他写了好多诗词,流传千古,著名的就是《离骚》、《天问》等。其中有些名句现在读来还振奋人心。例如“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生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几千年来这些语句鼓励着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并为完成自己理想而奋斗不息。
公元前279年至278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郢都,并战领郢,楚顷襄王逃往陈。屈原听到这个消息觉得楚国彻底完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位老人,彻底对人生、对楚国失望了,于是投泊罗江而死。以后百姓为了记念这位爱国主义大诗人,楚国的大忠臣把他死的那天作为记念日,在这天人们都吃粽子、赛龙舟并把这个习俗留传至今!可以说屈原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今日端午】2020年6月25日//星期四
绕岸风迴江色碧,鱼翔鹤舞龙游。山遥水阔送孤舟。阴云寺塔顶,暮雨酒旗楼。
思入荆湘品旧俗,安知屈子追求。心怀故国叹金瓯。萧萧枫树远,黯黯楚天悠。
一一临江仙_•庚子端午江行有作(阆水渔民白溪钓)
为什么称端午节
端午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叫法有几种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有很多种,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多达20多个。
屈原
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秭归),任职左徒、三闾大夫,同是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
屈原投江的前因后果
屈原是楚国后期重臣,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对内举贤任能,对外力主联齐抗秦,这在当时是对楚国最有利的,最正确的政治策略。但楚怀王昏庸,屈原虽有一身忠君爱国的抱负,却屡屡遭到贵族排挤和毁谤,被先后流放多次。
时间到了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湖北江陵)。流放中的屈原见国已破,悲愤至极。为了保持清白的身躯和高尚的爱国品质,蓬头散发来到了江边。高喊:“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这就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忠贞爱国之举!
屈原死值得吗?
屈原的以死明志,楚国老百姓十分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的人准备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扔进江里,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了,于是人们纷纷效仿。死或有轻于鸿毛,或有重于泰山。 对于一个爱国的政治家,他的以死明志,能换来国人的清醒,是值得。
***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卖力,为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所以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就是这样一位重于泰山的爱国的大诗人!后世之人之所以一直崇尚屈原,那是因为他的爱国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文风合力共振!
作为诗人,屈原之死为诗歌注入了悲壮的色彩!就诗歌审美高度与诗歌格局对后世的影响来说,自屈原以来,诗歌开辟了忧国忧民的具有民族与国家高度的审美意识,后世步其后尘者众,独辟蹊径者有之。
屈原的诗歌及其风骨,为中国诗歌奠定了坚实的家国情怀的基础。不管后期的边塞诗,还是田园风,凡流传千古的,大凡与家国情怀有关。比如王昌龄、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陈子昂、辛弃疾、苏东坡等历代重量级的诗人作品,或大气磅礴,或浑厚深沉,或雄浑激越,或飘逸峭拔,皆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屈原的死,既是他对于个人爱国抱负无法实现的绝望,更是对于国家沦陷的哀鸣!更重要的是,屈原之死,唤起了无数人对于国家的大爱,从关注个体上升到关注家国命运的高度。
屈原是战国末年楚国怀王时期的三闾大夫(掌管宗族),他立志在衰朽的楚国变法图强,却始终寄希望于愚蠢、颟顸的楚怀王能够给予他足够的支持,最终在楚怀王被秦昭王骗去秦国囚禁致死之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五日在汨罗江边吟哦楚辞一篇后投江自尽。
楚王昏庸无能,张仪三戏楚王,屈大夫汨罗江边吟哦楚辞一篇后投江自尽。
在屈原之后,中国诗歌由小我彻底脱胎换骨走向大我。屈原之死,重于泰山,路漫漫其修远兮,后世之人,任重而道远!
屈原投江不值得赞扬。
孔子说过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君主无道的话,辞职不干就行了,不用跳江***。我们佩服屈原,佩服他爱国,并不是佩服他跳江。跳江的人多的去了,我们为什么没有佩服呢?因为跳江不值得佩服。
从屈原自身来说,死,其实是一种解脱,怀才不遇,忠而被谤。他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但又感慨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但对于当时战国局势来说,他的死并不值,楚国少了一位治世能臣,少了一位经天纬地之才。 秋雁横扫千云罡,汨罗激荡剑芬芳。 本应天河逍遥意,何故负玺落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