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还似非花”,看其出手便自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刘熙载称起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艺概·词曲概》)。即谓人与花、物与情当在“不离不即”之间。唯其“不离”,方能使种种比兴想象切合本体,有迹可求,此词家所谓“不外于物”;唯其“不即”,方能不囿本体,神思飞越,展开想象,此词家所谓“不滞于物”。如果纯以咏杨花而论,则这一句又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光,又一 起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碎小,隐身枝头,向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然细加品味,亦反衬法,词人用笔之妙,正是于“无人惜”处,暗暗逗出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承上片“惜”字 意脉,借追踪杨花,抒发了一片惜春深情。缘物生情,以情映物,使情物交融而至浑化无迹之境。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彩更加浓厚。
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原话是这样的
花开花落花非花似花无意。
缘起缘灭缘随缘世缘有情。
花开花落 这个词一般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时间,花开花落之间,时光就逝去了,美好的青春也消逝了。还有一个意思是指女孩子,在貌美的面容逝去后,就只剩下一副憔悴不堪的容颜了。。后面的花非花也就相对应的,如果“花”指的是时间,就是说现在这一刻跟以往的时光已经不同了;如果是指“女孩子”,就是说这个人已经改变,不是旧年的那个人,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另外苏轼有一首水龙吟,里面一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不知是否是“花非花”的出处,如果是的话,那么这里也应该有"像花又不像那花"的意思,就是说现在和过去又相似又不相似,难以言述、难以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