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东汉.曹操.
释义: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歌以咏志
曹操胸怀大志,戎马生涯,挟天子令诸侯,生死博奕,将士出征未回还,是每个从军者的心理准备。“幸甚至哉,歌以咏去”,从中可以悟出,人生在某些场合没有了第二次光临的机会。
碣石,位于河北省昌黎县城北,是观瞻大海的好位置。诗人时值中年,借诗以景抒情,“秋风萧瑟”指的是天时,而其中带着伤感,也显露出诗***生倥偬的抱负,诗人面对大海波涛汹涌,感叹社会动荡,民众流离失所;日月星辰的运行,喻示光阴荏苒,斗转星移。更感叹人生易逝,谁主沉浮。
特别喜欢《观沧海》这首诗,也来回答一下提问者的问题。
我认为《观沧海》这首诗围绕一个“观”字展开联想,层层递进,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现开来 。
这首诗是曹操《步出夏门行》四首中的第一首,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当时军队正好行至海边的碣石山下,于是,命令大队人马原地休息,曹操在随行的陪同下登山观海,一时兴起吟诗托志。
这首四言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用浪漫主义手法,勾勒出的眼前景色,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全部囊括到诗中。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襟怀,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观沧海》全诗围绕“观”字展开。
全诗写了如下几层意思: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地点和目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登高所见实景。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总写山海全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分写“山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分写“水”,它们是总分关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曹操面对登临所见盛景展开的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想象,借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是为了配乐所加。
曹操观沧海的碣石山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境内,现在登顶所见景象仍蔚为壮观:远望沧海茫茫、楼房栉比、村庄横卧、绿野千里;近俯山岛竦峙、树木苍翠、庙宇宁静。仍会有眼开胸阔,心怡神荡,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之感。
我刚去过碣石山,这里不能把全部所见分享给大家,只能上图几张,我还制作了小***,欢迎移步赏鉴。
以我理解应是以海为中心,借诗抒志,借诗抒情。感慨海之博大,岁月蹉跎,人与其比较何其渺小,生命何其短暫。又以海为背景来展现自己的心胸,和大气。要以短暂的人生不失时机的完成自己的报复和理想。
实际曹操此时心情并不太好,可能还有几分失落。他最理想的,引以为重的,本想托孤的人郭嘉不幸病逝,对曹操是个很大的打击。他本想自己百年之后,让郭嘉辅佐自己的后人,以图天下使曹氏根基永固。没想到郭嘉病逝,使曹操又失落又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