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亦有命”中的“命”是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作品原文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 ·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中起兴句为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分析:
表面上,诗人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在说人们应该像接受泻地之水一样,接受“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不必“行叹复坐愁”。实际上,在诗人故作恬淡的语言中蕴含着忿懑不平之气。既然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动,那么人的贵贱不是被家世门第决定的吗?因此,诗人声称安于命运,其实是满腔愁苦。
《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1.鲍照《拟行路难》开头两句“ , ”以水比兴,引出作者对当时门第决定命运这一社会现象的感慨。
答案: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 《拟行路难》中借酒消愁的诗句是: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3. 面对怀才不遇的人生失意,鲍照以“命”来自我安慰,以平复心中的感慨和烦恼。有关句子是: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4.因命运不公而充满激愤,因统治残酷而忍辱无奈。诗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的诗句是: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四》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属于《拟行路难》组诗中的第四首。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对世路艰难的感慨和愤慨不平之情。以下是具体分析:
首先,诗歌开篇以“泻水置平地”为起兴,通过对泻水这一寻常现象的描绘,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不可预测。水泻至平地,四处流淌,既无壮阔之景,也无幽美之境,正如人生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艰辛。
其次,诗人通过这样的起兴手法,引出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在门阀制度的影响下,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不公,这种社会现象让诗人感到愤慨和不平。诗中的情感表达与原题“拟行路难”的主题相契合,妙合无垠。
最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困境的敏感反应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态度。鲍照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人生艰难和社会不平等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总的来说,《拟行路难·其四》不仅是鲍照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