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养狙以为生者的以,楚有养狙以为生者的以的意思

tamoadmin 诗词推荐 2024-12-18 3 0

《庄子》一书的寓言有哪些,能否谈谈?

望洋兴叹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庄子《庄子·秋水》   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诗礼发冢”是《庄子》里面讲述的一个讽刺儒家的寓言,对儒家虚伪仁义、欺世盗名的人格说教给予了辛辣的批判。

说有两个儒生一起去盗墓,老儒生在外面把风,等了很久他不耐烦了,就探头向里面问:“东方马上天亮了,你下面怎么样了?”挖墓的小儒生说:“衣裳还没有扒下来,嘴里还含有一颗珠子。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的以,楚有养狙以为生者的以的意思

”大儒生说:“《诗经》里早有记载:青青的麦苗,生长在山坡,活着的时候一毛不拔,死了含着珠子干什么?你向上拉他的头发,掰开他的下巴,用锤子敲打他的牙齿,小心不要弄坏了嘴里的珠子。

想来这道家也够狠的,寥寥数语的一个小寓言,把儒家的形象贬得何其猥琐。当然寓言也仅仅就是寓言,关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及当时的墨家和法家,到底谁笑到了最后,现在看来已经高下立判了。真正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的确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但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上来说,法家的思想却是几千年来最最实用的工具。自从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伟大帝国以后,法家的思想一直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秦二世而亡,但是跟法家思想本身而言没有冲突,只不过是操作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改良臻于完美。

《庄子》一书“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所以遗失了不少。现在通行的《庄子》,有庄子自著的《内篇》七,而《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基本是其***和后学所作。

书中的寓言故事除了著名的“鲲鹏之变”外,还有“鹓雏栖梧”“触蛮之争”“舔痔结驷”等。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庄子讲了一个斗鸡的故事:纪清子为大王培养斗鸡。大王显然很喜欢斗鸡,希望纪清子能养出一只友霸四方的斗鸡,能够尽快出战。十天过去了,大王就去问这个纪清子:我那只鸡能斗了吗?

纪清子回答说:还不行,因为这只鸡"方虚靥而恃气",大公鸡盛气凌人,羽毛张开,目光炯炯,非常的骄傲,胸中有股气。我们一般人认为,这个时候斗鸡不是正好吗?但真正懂得训练鸡的人说,这个时候是根本不行的。

又过了十天,大王又问。纪清子回答说:还不行。尽管它的气开始收敛了,但别的鸡一有响动,它马上还是有反应,还有去争斗,这还不行。又过了十天,大王第三次去问。纪清子说:还不行。他现在虽然对外在的反应已经淡了很多,但是它的目光中还有怒气,不行再等等。

又过了十天,大王来问。纪清子终于说:这回鸡差不多可以了。别的鸡一些响动鸣叫,它已经不应答了。现在它像个什么样子呢?这就引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叫做"呆若木鸡".纪清子说,这只鸡现在已经训练得像个木头鸡一样,"其德全矣",就是精神内聚,它的德性已经内化了,内敛了。所以,这只鸡往那儿一站,任何鸡一看见它,马上就会落荒而逃。这个时候的鸡可以去参加斗鸡了。在《庄子》里面,有很多寓言是发人深省的,因为它提供了与我们常人大相径庭的判断系统。

一只鸡如果去争斗的时候,就像一个将士了阵三通鼓一样,需要趾高气扬,需要踌躇满志,需要有必胜之心张扬显露。而庄子给我们的境界是,当它一层一层把外在锋芒全都消除了,把一切的锐气都纳于内心。这并不是说,它没有真正的斗志了,而是斗志内敛。这种时候,才可以叫全德。真正的争斗,取得胜利,不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