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赏析,芙蓉楼送辛渐唐诗王昌龄

tamoadmin 诗词欣赏 2024-12-20 3 0

怎样赏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送别诗多是抒写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但也有借送别友人来表明自身高洁的。《芙蓉楼送辛渐》就是这样一首诗,一同来赏读下吧:

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清洁。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赏析,芙蓉楼送辛渐唐诗王昌龄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是唐诗中的名篇,在离别诗中别具一格。起句“寒雨连江夜入吴”,渲染离别的气氛,弥漫江天的雨丝恰似朋友分别的无边愁绪,使人顿生凄凉。接下来,“平明送客楚山孤”,一个“孤”字,点染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此地一别,只剩下孤零零的作者留在异国他乡,故作者看楚山孤寂之情油然而生。吴水楚山,又暗寓离别之意。王夫之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孤、寒都是作者自己的感受,却赋予了山和雨,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下面两句一改离别诗的通常写法,不写将远行的朋友,反写自己,表达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贞之心。“一片冰心在玉壶”,化用前人“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而不留痕迹,堪称点铁成金。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辛渐拟由润州(今江苏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着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芙蓉楼”分手。

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两人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因为辛渐就要回到洛阳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地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词“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描绘了诗人从清澈无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相思之情。而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理想信念,这句诗从古至今大有深意,并让人们牢牢地记住了洛阳这个地方。

(洛阳晚报 冯保萍)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在唐代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角,又名西北楼。辛渐,王昌龄的友人,他路过润州,准备北上洛阳。当时,王昌龄正谪居江宁,为了送辛渐赴洛城,王昌龄特地从江宁赶到润州。

诗的第一句,就交待了诗人冒雨夜入润州送友人的事。这是一个语义模糊的句子,从字面上看,“入吴”的主语可以是连江的寒雨,也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语义的模糊丰富了句子的信息量,使它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描画了万里长江上弥天塞地的一片秋雨;二、交待了诗人冒雨从江宁赶赴润州的行程;三、渲染了诗人送友时的凄迷心境。

芙蓉楼送辛渐表明诗人什么的品质?

表达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注释?

王昌龄

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导读】

芙蓉楼原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这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他的朋友辛渐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时写下的诗。原诗共两首,这是第一首。当时王昌龄在朝廷一再受到排挤,被贬到外地做官。这首诗抒发了他藐视功名利禄、不愿同流合污的胸怀。

【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