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而这些又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的。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诗运落魄的苦吟者——贾岛诗歌风格贾岛是韩孟诗派的一员干将 ,向以推敲苦吟著称 ,与孟郊并称“郊岛”。贾岛生前已颇负诗名 ,后世规摹贾岛者代有其人。
但因大文豪苏轼“郊寒岛瘦”与司空图“寒涩”的评语 ,加之后人对此评语的片面理解 ,贾岛作为诗人的价值定位逐渐失去全面与公正。
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评价孟郊、贾岛作品创作的总体特点为“郊寒岛瘦”,即“寒”、“瘦”没有本质区别,既指孟郊、也指贾岛,二人则都曾说及自己作品有“苦吟”风格,所以自含义而言,“苦吟”和“寒瘦”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二人都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都以主观色彩强烈的抒情方式强化诗歌自我表现倾向,以个性化艺术表现方式激发“元和”诗坛求奇尚异的风格追求同时,二人于作品体现的生活与处世态度及诗体选择和主要表现手法方面存在不同,原因主要在于孟郊“苦吟”并非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诗的形式反映自身穷困生活和不平遭遇而贾岛则多刻意回避现实,以冷眼旁观态度对待社会,从而形成清奇僻苦风格同时,二位诗人所代表的“苦吟”风格始终以独特的艺术追求性屹立于中唐诗坛,并对后人诗歌创作的复古风气、儒道济世风气产生深远影响。
翻译: 慈祥的母亲在孩子即将远行的时候,忍著内心的悲伤,一针一线为其缝制衣服,深怕他受涷著凉,一方面又担心他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相聚,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赏析: 这首游子吟是藉著游子感恩之心,来表达母爱的伟大。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所以才创造出母亲。
母亲关爱子女,呵护子女,完全是出自於天性,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就像游子吟裏的慈母,把自己的爱心与期盼,完全溶入一针一线裏,让人读了好似一股暖流通过心底。
我们只要体会出这番意境,把感恩的心付诸行动,就不枉费诗人的一番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