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右⼿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2. 肌肤⽣鳞甲,⾐被如⼑镰。
3. 晴云如擘絮,新⽉似磨镰。
4. 起蚕初放⾷,新麦已磨镰。
5. 裂⾯霜风快似镰,重重裘裤晚仍添。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兰草天然香,生于大道旁。
要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西江月·秋收叛逆***军叫工农革命,旌旗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绝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夫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轰隆一声***。
大麦行大麦凋谢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⑤。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张孝祥用了“孤光”这一典故源于此。
2,张孝祥用“风色”是有典故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的***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所在。《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界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