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后两句好在哪里,襄邑道中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tamoadmin 诗词欣赏 2024-12-23 1 0

为什么邓禹能成为刘秀“云台二十八将”的第一将?

刘秀当上皇帝时才三十岁,邓禹还比他小七、八岁,由此可见二十出头的邓禹就为自己挣来了一世的功名。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邓禹居首,因为二十八将其他人里,没几个人想和邓禹来争,更关键是刘秀、刘庄父子要刻意把邓禹抬高起来。

一、邓禹这辈子虽然打了一场连底裤都输掉的战争,但是也立下过举世少有的大功

二十出头的邓禹,抛弃了安逸的生活,渡过黄河去跟随前途未卜的刘秀,见面就向刘秀提出占河北而建立帝王大业的建议,这种见识,颇有点后来诸葛孔明隆中对的意思。刘秀初平河北,邓禹举荐大将,有跟随刘秀出征,立功不少。而后,刘秀分兵,让邓禹率军入关。邓禹不过凭借最初两万人的兵力,就拿下了更始帝派人镇守的山西、河东一带,这份功劳,堪比后来唐朝开国先定山西。邓禹从河东渡过黄河,进军关中,一路势如破竹,威震天下,此时二十岁出头的邓禹,几乎类似于战神。然而,因为手下将领内讧,以及庞大赤眉军的强行入关,邓禹的势力逐渐衰落,乃至于被赤眉军彻底打败,输得精光,只剩下二十多骑逃回宜阳。不管怎么说,邓禹开始的功劳是巨大的,更是关键的,败给赤眉一战虽是完败,但世上名将又有几个从不打败仗的。邓禹最不幸的在于,后来刘秀就不让他单独领军了,邓禹从此再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落下个不会打仗,功过参半的名声。

襄邑道中后两句好在哪里,襄邑道中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二十八将中,吴汉、贾复、寇恂等人排在邓禹之后,列前几位,结果这些人能被刘秀重用,都出自邓禹的举荐,你说这些人还好和邓禹争吗?

刘秀手下要论战功,肯定以吴汉、耿弇、岑彭、冯异等四人居前,然而二十八将的排名显然不是存粹以攻城略地的战功而定的。不知道为什么,二十多岁的邓禹居然有很强的识人能耐,他向刘秀推荐了大量将领,后来都证明能力出众,能独当一面,这里面就包括排第二的吴汉、第三的贾复等人,其实肯定还不止这些,你说这些人好和邓禹争排位吗?

三、刘秀、刘庄抬邓禹,显然有抬南阳亲信,压低河北和河西功臣的意思

光武帝刘秀是南阳人,他儿子明帝刘庄的母亲也是南阳人,显然更喜欢南阳功臣的代表邓禹,而对河北、河西功臣要疏远些。事实上,我们看到,为刘秀初到河北站稳脚跟而立下关键功劳的任光、耿纯等人都被排到了二十八功臣较低的位置,而南阳功臣或者与邓禹等人关系较好的功臣,都被排到了较高的位置。邓禹是南阳功臣的代表,当然更会被做为典型而抬在第一位。

邓禹和光武帝刘秀是亲戚,从小两人就是死党在南阳一带都是天才少年。在刘秀最低迷时光,作为本地富家子弟的邓禹一直无私支持他,刘秀称帝后,邓禹就主动交出权力退隐权力中心,并严令子女低调做人做事。在朝堂之上做出了忠臣的表率。

  邓禹,东汉初年云台二十八将之首,论战功,自然是首推有战神之称的耿弇, 论方面之功,则冯异当仁不让, 但若论起安定后方,运筹帷幄, 论起道德修养,治国治家. 论起与光武患难同当,生死不渝的感情, 邓禹无愧云台之首!

 首先刘秀对邓禹非常赏识

  在河北时也就是二次创业阶段很多决策性问题都是和邓禹商议后决定的,当时邓确实是光武的首席参谋和军事。"看来邓的思想工作确实做的很好

 其次邓禹组织刘秀的第一支嫡系部队

  刘秀在河北时一度被王郎赶的如丧家之犬,他真正落脚是在信都,后来有渔阳和上谷两个地方支持刘秀,这是刘秀最早建立的根据地,二十八宿中,从这个根据地出来的占了将近一半,主要将领吴汉、耿弇、寇恂、耿纯、王梁、景丹、盖延、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等都是在这个根据地跟随刘秀的,虽然有了根据地,但这些将领们原来都有各自的部下和地盘,刘秀却没有一支真正自己的嫡系部队,于是派邓禹去召集兵马,得几千人,才算有了真正的第一支嫡系部队,邓算是中央革命军第一军第一任军长。

  二十八宿排名刘庄所作

  二十八宿的排名其实不是刘秀排的,而是他儿子当皇帝后排的,全国完成统一后邓禹成为光武朝仅有的几个继续受任用的功臣。当时二十八宿中很多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向冯异这样有希望座第一交椅的已经死了多年了,而邓禹恢复了大司徒职务,还曾任太傅,也就是太子刘庄的老师,自然提高了排名。

  邓禹教子有方

  建国后很多功臣都居功自傲,生活开始腐化堕落,比如一度让刘秀头痛的“度田***”就牵涉到二十八宿中很多人,二十八宿中的刘隆还牵连下狱。相比起来,邓禹的人品要高尚很多,毕竟是读书人出身,他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父母。天下已定,常思远离名誉和权势。邓禹还教子有方,他有十三个儿子,他不引导他们***厚禄、追名逐利,而是让他们各掌握一种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技艺。他修整家庭***,教养子孙,食封邑,不置产业。后来,他的子孙皆称名天下。邓禹曾说,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

云台二十八将,是指汉光武帝刘秀在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的过程中,手下功劳最大的二十八员战将。因这二十八位战将的画像被供奉在洛阳南宫云台阁,所以叫云台二十八将。

《后汉书 》称这二十八将"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其中军功最大的当属冯异、岑彭,但排名第一的却是邓禹。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邓禹年轻时曾是刘秀在长安太学的同学,与刘秀关系密切。刘秀起兵后,于更始元年(23年)开始追随刘秀。邓禹提出的"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战略方针,为刘秀成就帝王大业指明了方向。刘秀非常器重邓禹,视之如萧何。

邓禹本人沉深大度,治军严明,还能顾全大局,又善于识人,不仅军功卓著,在刘秀集团内部和百姓中的威望也极高。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刘秀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

东汉建国后,身居高位的邓禹一直保持忠厚淳朴谨慎的作风,事母至孝,教子有方,从不居功自傲,也不修私产不谋私利,赢得了汉明帝刘庄的特别敬重,拜为太傅,尊宠甚于他人。所以,当汉明帝刘庄在云台阁供奉二十八将的画像时,就把军功并非最大的邓禹排在了第一位。

邓禹排在第一,有很多的原因,可以说是实至名归,邓禹饱读诗书,很有行军打仗的智慧。刘秀在建立***之前,在河北的时候,有很多的决策都是和邓禹商量之后一起确定的,可以说邓禹是他的军师。不仅如此,邓禹还经常鼓励刘秀,在建立***之前,刘秀经常不自信的对他说,天下这么大,我却只占领了这么小的一块地方,怎么样才能够统一天下呢?邓禹听出了刘秀的不自信,于是就安慰他说,现在天下动荡,每个人都想要有一个有才能的人统一天下,从古到今,能够一统天下的,不在于他拥有的地方有多大而在于他是否有做君主的才能和贤德。对于邓禹一番话,让刘秀深为感动,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统一天下的信心。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实二十八将的排名并不是刘秀亲自排的,而是他的儿子刘庄排的,在他儿子刘庄在位的时候,二十八将中很多人都已经去世了,而对于还在为刘庄效力,并且还是刘庄曾经的老师,所以把邓禹排在二十八将的第一位,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