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外柏森森读音

tamoadmin 诗词解读 2024-12-23 2 0

风景如画的草堂是杜甫的哪首诗?

《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草堂去来始末为线,前半篇追叙成都遭受徐知道叛乱的情况,突出了他为“蛮夷塞成都”而去,为“成都适无虞”而归的心情,希望严武注意国家的治乱,同人心向背,息息相关,千万不能满足于眼前的“适无虞”。后半篇从“遣骑问所须”这件小事上,深深意识到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再不提出,严武个人成败事小,天下安危事大。因而在痛愤之馀,结撰至思,向严武表明了“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的态度,同时,又通过初乱的回忆,提示了若干值得严武虚心思考的问题,目的都在促使严武的猛省,去其所短,用其所长,把两川的事情办好。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阖井然有序。

草堂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杜甫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外柏森森读音

今我归 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 初乱时,反复 乃须臾。

大将 赴朝廷,群小 起异图。

中宵 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取邛南 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 数十人,亦拥专城 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1、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堂成》(唐代:杜甫)

译文:草堂用白茅盖成,背向城郭,邻近锦江,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从草堂可以俯瞰郊野青葱的景色。

2、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 一作:梁上)——《江村》(唐代:杜甫)

译文: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唐代:杜甫)

蜀相首联赏析?

蜀相唐杜甫。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的一生最佩服的人是三国时的丞相,诸葛亮。他曾在多次的诗词中提到诸葛亮,这首诗的首联写了成都外诸葛亮祠堂的景色,

诗作的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自问自答,写祠堂的位置以及柏树的郁郁葱葱。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描写了丞相祠堂的景色,幽深而宁静,以动写静,借着黄鹂鸣翠的叫声,更映衬出祠堂周围的幽静。当然也写出来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予感物思人的情怀。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突出丞相祠堂的幽静荒凉,衬托作者的忧国忧民的心情。

  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丞相四堂何处寻下一句?

锦官城外柏森森

出自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传说之绝唱。